第132章 空心球方向
导电涂层工艺目前国内做得最好的是WX112,由中兴新旗下的魔都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从拿到的样品看,满涂、留边、留间隙等技术要求都可以实现。
其性能可以达到接触电阻下降40%,胶黏剂用量降低50%,同倍率下,电池电压平台提升20%,材料与集流体附着力提高30%,经过长期循环不会有脱层现象。
想要在此工艺上再进一步,可谓是相当的难,所以在尝试了一周的实验之后,张清洋放弃了从导电涂层上改进锂电池现状的想法。
“唉,看来这一次的项目有些难搞啊!”张清洋停下手中的工作,揉了揉太阳穴。
尽管在一开始国家让他做锂电池项目负责人时,他就知道本次锂电池项目是一块硬骨头。
不过,就算是硬骨头,他也必须要接着,不然怎么对得起国家对他的信任呢!
其实,不单单是张清洋的研究工作受阻,整个项目小组所有人的工作都受阻了。
每一个科研人员所负责的方向,在这一个星期里都受到了阻碍。
当张清洋获知这个消息后,他决定再次召开项目会议,好好分析一下锂电池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比较容易。
高能科研院,101会议室。
张清洋环顾了一圈会议上的众人后,开口道:“目前锂电池项目进展十分不顺利,至于为何会进展不顺利,主要是因为咱们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这次会议大家就好好商讨一下,该从锂电池哪一方向入手,去专攻哪一个方向。”
“大家集思广益,放开了说。”
张清洋说罢后,众人便开始了低声和自己身旁的人讨论起来。
一番讨论之后,率先起身发言的,是来自折大的王海峰教授。
起身之后,王教授和煦的笑了笑,开口说道。
“既然张院士,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那我也就抛砖引玉,说说我的一些拙见好了。”
“在加入锂电池项目小组前,我曾研究过锂电池材料中纳米结构碳-硫正极结构,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碳-硫正极结构,能够利用碳材料结构框架限制硫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溶解,从而有效遏制穿梭效应。”
并没有空口白话,王教授一上来便拿出了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抬高了自己的说服力。
对于王教授的意见,张清洋刻表示了重视,表情认真地问道:“成本呢?还有能量密度?这项技术可靠吗?”
“成本并不昂贵,而能量密度相当可观,我在实验室中测得的理论能量密度接近2000Wh/kg,远超于现在工业界普遍采用的锂离子电池。不过这项技术并不完善,还有待改进。”
张清洋认真地点了点头,在笔记上对纳米结构碳-硫正极结构做了一个重点标志,并思考王教授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很快,继折大王教授发言后,又陆陆续续的有人起身表达自己的观点。
张清洋都一一记录下来。
众人对锂电池发展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纳米结构碳-硫正极结构、硫/碳复合材料、石墨烯材料改进等。
随后众人便对大家所看好的方向进行了一番讨论,但是意见不一,没能形成统一结果。
每个人都说得很有道理,这让张清洋我不知该如何选择。
正当张清洋苦恼时,他忽然看到了坐在自己对面的梁云,立马想起来,刚才的发言与讨论环节,梁云好像都没有说话。
于是,张清洋便看着梁云,道:“我注意到梁教授一直没有说话,不知道梁教授对此有没有什么看法呢?”
梁云从上京大学毕业后,当上了上京大学的教授。
因此现在他的身份是教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