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行

二百八十五章 互相妥协

第287章 互相妥协

赵昉还是小看了此事的影响力,虽然调查之后,陈瑞希和李建熙的确不是亲母女关系,可两人在名份上却是母女。

而宫中发生之事同样也瞒不了多久,没多久就被外朝知道了,赵昉被喷的狗头淋血,甚至有人骂出荒淫无耻的声音。

而且被人来了个神补刀,更是把他推到风口浪尖。

原来来自塞尔柱帝国的二王子,进入太学读书,在太学生声讨赵昉时,他却极力为赵昉辩护。

说什么这种事在塞尔柱帝国再正常不过,而且他们的老对手拜占庭比这更混乱的关系都有。

他是真的为赵昉叫屈,并不是想火上浇油,可问题是他虽然学过中原的文化,却没在这环境中生活过,根本不懂书上跟现实的距离呀。

就像后世没出国过的大学生,英语学的滚瓜烂熟,可其实根本不知道西方世情民情是什么样的。

想想后世资讯那么发达,信息流通几乎是瞬息间就能到达,可还是不少人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何况这是在大宋朝。

不过他还是帮了大忙了,因为他的支持言论激怒了不少太学生,差点引发被人群殴的状况。

赵昉趁机抬出不得欺辱属国臣民的大帽子,出动禁军强势压下汹汹群情,这时候人们才忽然发现不对劲了。

因为皇帝在军中的威望已经高到谁也无法控制的地步,即使你有办法废掉皇帝都不敢动手了。

这就是文武的区别,文臣们会死抓着道德喋喋不休,可武将们嘴上说两句就算了,其实心中根本不在意这种破事。

这下连韩琦等人都抓麻了,生怕赵昉破罐子破摔,索性当个穷兵窦武的皇帝去,反正现在军队都听他的了。

连枢密院签发的,让禁军撤出太学的命令,都被领军将领扔到一边去,直言除了皇上下令,他们谁也不听。

头疼的曹佾亲自进宫劝说赵昉撤军,俞佐则亲自赶到太学劝说将士们听命令。

可这些亲军都督府麾下的将士却问他,当年不是你这大都督说的,要绝对忠于皇帝的吗。

俞佐被顶的肝疼,无可奈何的回去,也进宫找赵昉去了。

好在赵昉不是霸道之人,这才把事件平息下来,想想也是,如今的亲军都督府都督是折继祖,这才是赵昉的铁杆。

为了赵昉能把折家世袭的地盘都自愿交出来,还有什么他不敢的。

而汴京城最强大的防卫力量是火炮军,统领是姚麟,教导员是晏几道,手下早就被训练成赵昉的绝对拥护者了。

加上种鄂、种祜、种宜、姚兕等人个个手握重兵,赵昉及时干坏事,地位也是无人能动摇。

这些人才不管他干了什么,只认他对自己的情义,典型的帮亲不帮理,让朝臣们心慌了。

事情平息后的第二天,内阁和枢密院八大臣,就全部进宫找赵昉,这回不是喷他,而是劝他了。

大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连曹佾这几乎不问世事的性情,都几次开口劝说。

赵昉头疼无奈道:“诸卿能不能不说了,朕除了这次之事,哪还有干坏事呀?这些年你们见我做过什么不好的事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天灾人祸,十室九空。徐闲在徐达的强坑下,来到了大明。他将凭一己之力,救崇祯,挽民生,收台湾,占北美。凭借一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力量,造战船,入深蓝,并世界。打造一个万邦来朝的大明帝国,更打造一个铸剑为犁的和平世界。“我要让日光照处,皆为大明土地!让月光撒落,全是大明公民!”
烟雨蓑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