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卫生方面,对犯食禁者分别处以绞罪和杖罪,实际上是宋代的食品卫生法。
对于病囚的医药也有规定,对囚犯生病的应该给衣食医药、有病未愈不准拷打等规定。
为保障婴儿生命,防止流产,怀孕犯妇产后再行拷决,违者视情节给予处罚。
在行政方面,朝廷设立翰林医官院掌管全国医疗和医院政策,设立太医局管理医学人才的培养教育。
宋朝医官是要考核的,跟科举一样要经过州县到省级的考试,考试内容为《本科经义》和《方脉用药》。
各县都配置有医博士,负责教导当地医生,朝廷规定每一万户人口,必须配置医博士一到三人。
至于药物管理,朝廷设立药政机构和官办药厂等机构,尚药局是专门对内廷的食补医疗,御药院是负责药物配置和炮制的。
外朝所属的是管理天下药物的市易卖药所,这是官办的药厂,大宋境内的药店药铺,进药必须从这来。
也就是说宋朝已经把药品定为国家专卖了,当然这不是民间草药,而是要经过炮制的药材。
中草药有不少是有毒,必须炮制后才能用,也有一些无毒也需要炮制的,比如盐炒、蜜炙等的药材。
像最普通的炙甘草,还有管制限量的砒霜等药材,不允许民间私自炮制使用,造成患者出问题,官府是要追究责任的。
所以说熟读史书的人,为何会最喜欢宋朝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大宋文化昌盛的事,而是大宋对民生、对百姓有着远超其他王朝的关怀。
至于有人说大宋百姓造反此起彼伏,一定是被朝廷欺压才造成的,其实这话没道理。
这是古代农业社会,在科技不够的情况下,粮食问题是古代最大的问题,在红薯、土豆和玉米没进入中国前,饥荒是常见的事。
强大的汉朝,盛世的唐朝照样造反不断,后来的大明朝和我大清,难道没有造反吗。
这不是官僚体制造成的,而是社会生产力低下造成的,前文说过,古代只要一年收成不好,就会造成饥荒。
后世人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生活的年代,干旱三四年了,百姓照样吃得饱穿得暖。
但在古代别说三四年,两年时间就能让人易子而食,所以用局部的百姓造反来诋毁古代王朝,应该说是不智,这种人压根没有思考过,只是自以为是的人云亦云罢了。
赵祯被第一个称之为仁的皇帝,并不是宋朝人鼓吹他,而是后来的元明清都承认的事。
三个朝代六百五十年,数十位皇帝,万千读书人难道都是傻子,比我们现代人愚蠢吗。
他们都没看出来宋仁宗是假仁假义,只有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人看出来了,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这些看出来的人,几个有才学的。
“太子殿下想让姚君瑞担任什么官职?”
在医官确认后,大家同意了赵昉的要求,枢密使庞籍开口问道。
赵昉笑道:“庞相这话说的,既然从军当然要听从安排,按照君瑞的级别给予官职就是,至于如何安排自然要听狄将军的,他是主将,军法如炉,即便是我的人也不能违抗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