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行

一百一十七章 狄青来了

第119章 狄青来了

“到底怎么回事!不是一直监视住了吗,怎么还会不见了?”

王中正气炸了,怒瞪着跪在地上的亲事官,自己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过的,一定要抓到主犯给赵昉出气。

可对方就是神秘失踪了,而且皇城司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如何走掉的,被追问也是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

“查!再给我去查,通知边境州县,检查外乡人进入。”

王中正怒吼完去向赵昉请罪去,听到这消息的赵昉沉吟一下道:“算了,不过就是一个人,花费太多精力不值得,况且各州县要是大搜查还会扰民,让他们注意一下外来人口就是,不用大张旗鼓。”

王中正无奈的应下,明白他说的有道理,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如果大肆搜查,没人监督极容易发生欺压百姓的事件。

车船行脚衙、无罪也该杀并不是人们可以诋毁这些人,主要是人性这东西经不起考验。

在中央威严未失,律法森严的时代还时不时发生欺压草民的事,何况你给他机会使用权利。

“高家其他人押送回来,皇城司先审理后再交给大理寺复核,别被刑部的人抢先了。”

放下那事后赵昉叮嘱王中正,此事已经惊动地方了,但他不愿被刑部插手,现在他有点作茧自缚的感觉,那就是六部的权利越来越大了。

自从新政顺利进行后,先是扩展了户部的权利,然后是工部和礼部,军队改制后兵部的权利又扩张。

这让剩下的刑部和吏部不甘心,开始蠢蠢欲动的到处伸手,争夺权利。

他是想过官职彻底改革,结束早就名存实亡的三省制度,可条件并不成熟。

要说古代制度最完善应该是明朝,清朝大体上继承明朝的制度,又增加了一套满人系统,强行集权于皇帝一人,并不比明朝高明。

六部加上内阁制度,再改变一下重文轻武,在这时代应该是最好了。

至于后世的制度,赵昉从来没觉得比古代更好,西方那一套根本不适合东方,文化不同根基就不同,傻子才以为那是民主自由。

没看到议会里那些人,哪一个是草民出身,全都是既得利益者才坐的上那位置。

因此所谓的民主自由,其实就是笑话,骗傻子玩的东西罢了。

你要不是资本家,或者资本养的狗,根本上不去,还不如中国古代的制度,至少科举的确能让草根逆袭,虽然不多但总比没路强。

科举跟后世普及文化最大的不同是,考上科举你就可以当官,后世博士生毕业你都当不了官,这是根本性的区别。

再说西方人没有共主的概念,每一国家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诸侯国,但又没有一个共同尊敬的至尊,有的只是神灵。

用那一套来治理东方纯粹是捣乱,北洋时代又不是没试过,全世界所有的制度都在中华大地上轮番实验过,没有一样是成功的。

赵昉知道明朝是最适合的,但他自己是太子,今后的皇帝,自然不愿意明朝那样皇帝被架空。

这是他一直纠结的地方,要是用满清那样的君权无上集中制,弱化内阁权利的话,又担心禁锢思想,会给整个民族文化造成倒退。

可明朝就是继承了大宋的思想自由,虽然文化繁荣了,可皇权被限制的太厉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