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北魏册封,也是北魏实行民族融合,强行推行全面汉化后的事。
侯景之乱,孔奂傲然自若,不以献媚苟全性命,唐末藩镇之乱,孔巢父劝说藩镇田悦遵从朝廷号令,最后在劝说另一位藩镇李怀光时被杀。
可以说在金兵南下之前的孔氏家族,保持住了士大夫的气节,即便做不到君子,也绝不愿意做伪君子和小人。
当然此时的孔子还未被朝廷册封为圣人,爵位是文宣王,但这王爵却不同于帝皇以下的异姓王爵,而是跟帝皇平级的人王爵位。
这封号是唐朝李隆基册封的,以周天子的人王称号标准封的,已经是至高无上的意思了。
大成至圣先师这个称号是元朝册封的,从那时起一直到现代,孔子都延续了这个称号。
至于衍圣公这个称号正是赵祯册封的,但并不是册封孔子的,而是他的后人,在至和二年(1055年)册封的。
册封这的目的是让孔家后人祭祀先祖孔子用的,跟孔子本身的称号无关。
当然还可以说两宋时期的孔家嫡系,依然保持着气节,因为金国册封的衍圣公,并不是孔家嫡脉。
真正的孔家嫡脉,北宋册封的衍圣公,带着自己的直系子孙,护送孔子的木像南下浙江投奔赵构去了。
而留在山东孔府的是他庶出的弟弟,被金国控制的伪齐册封为衍圣公,也不是金国直接册封的。
真正不要脸是从元朝开始,为了争夺衍圣公这称号,三位孔子后人竟然竞相向忽必烈献媚。
满清入关下达剃发令,当代的衍圣公同样带头剃发,并号召读书人拥护满清,这恐怕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家被人抨击清算的重要原因。
但这并不能说孔子的思想有问题,只能说他的后人有问题,毕竟虎父犬子比比皆是,何况几十代后的后人。
因此尊孔是必须的,这是华夏文明的根,只是尊孔不等于要尊敬孔子后人,他的后人跟芸芸众生并无分别。
像孔道辅这样秉持君子之道的应该尊敬,像孔胤植那样带头剃发的,其实就是汉奸,应该被唾弃,这才是正常的是非观念。
赵昉知道孔道辅的为人,故而被喷也不敢顶嘴,只好弱弱的解释道:“小王此次游历,已经被父皇和群臣允许了,小王认为为君者当知百姓疾苦,不下来亲眼看看,只听大臣们的奏报如何知晓实情,可摆明身份下来,又怕地方官员弄虚作假,因此微服私访才是正道,孔卿觉的是不是这道理呢?”
孔道辅正怒瞪着他,听完这番话怔住了,脸色变幻不定。
良久后突然长揖一礼道:“臣错怪大王了,大王此言犹如醍醐灌顶,实乃金玉良言也,只是官家子嗣不昌,魏王的安全一定要保障啊!”
看着这位老臣诚挚的眼神,赵昉同样感动,伸手抓住他的胳膊,用力握了握道:“孔卿放心,小王带着护卫呢,只是书院不能太嘈杂才没带进来。”
孔道辅这才放松不少,脸色也变好看起来,沉吟一下道:“大王对书院好奇,原本应该让你转转的,但此前韩御侍跟这位女眷露了端倪,还是不要再呆了,下次来、臣一定带大王好好走走看看。”
孟馨一直没说自己是谁,孔道辅也不知道她的身份,现在赵昉也不敢说了,自己出来还能说是微服私访,可带着王妃出来恐怕又会惹这老头怒了。
韩雪是侍妾,还能说得过去,毕竟他不带女眷也会让人觉的奇怪,连忙点着头应允着,不久就匆匆离开嵩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