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行

四十五章 被勾起心思了

“七哥对魏王有何印象,你姐夫来信说,魏王聪慧比你更甚,你觉得呢?”

晏几道从小很聪明,这几年晏殊又不忙,经常亲自教导,也会询问他的见解,锻炼他的能力。

父子两闲话了一会儿,说到赵昉身上时,晏殊问起儿子来。

原本也没多想,认为儿子没在汴京生活过,应该没有什么见解,正好借此教导他一番。

不料晏几道脆声回答道:“回爹爹的话,儿子佩服魏王,觉的姐夫这话没有夸张。”

“哦!说说你的理由。”

这下晏殊好奇了,自家儿子眼高于顶,竟然能说出佩服的话来,而且是对一个同辈。

晏几道正经点头道:“孩儿听兄长们聊天说过,摊丁入亩、解除百姓徭役是魏王想出来的,报纸是魏王独创的,就这两项足以说明,魏王不仅关心民生,更有治世之能力,而且堪比历代能臣,在孩儿看来,恐怕也只有唐太宗可以相比了。”

晏殊吃惊的瞪大眼,惊讶道:“七哥真这么认为?”

“然也!明君有驾驭群臣的能力不算了不起,因为这是他们从小的功课,可明君兼具能臣能力者,自古及今极为罕见,因此孩儿很佩服他。”

晏殊听到这话,微微点头表示赞赏,的确,皇帝治理天下的能力是驾驭群臣,自己本身不需要多大的治理政务能力。

这些自有臣子们会为他解决,皇帝要做的是发现人才,并把人才放到适合的位置,那就是一个好皇帝了。

晏殊想了想,再次问道:“那七哥可知,魏王支持变法,而且在其中充当的角色绝不简单?”

晏几道看向自己父亲,他知道父亲知道这些事不奇怪,不知道才奇怪,自家老头门生遍天下,而且喜欢提携后辈,消息自然灵通。

因说道:“爹爹不是也常说,天下弊政久矣,魏王那么聪慧岂能看不出这问题,他支持变法是在情理之中的。”

晏殊听完这句话后沉默了,没有再问儿子关于变法的其他事,也没说自己的立场。

几天后交接完手上的事务后,带着家人去往汴京接任宰相去了。

另一边随着包拯的到来,赵昉终于解禁,去了一趟老师那,把这些日子的功课交给他看后,乐颠颠的逛街去了。

“大姚、小姚啊,不是我说你们,跟你们说了多回了,有时间多读读书,学学老种,别学老折那莽夫,武将同样要熟读兵书,不然一辈子只能被人指挥,做不了统帅的。”

折继祖听到他又叫自己老折,白眼不乐意道:“大郎这话说的,好像读了兵书就不会被人指挥似的。”

折作为姓氏跟蛇同音,因此他对老折这叫法很是抵触,可对方是自己主子没办法。

他们不是太监没错,可作为赵昉的贴身侍卫,已经被人看做是他的人了,不再仅仅是朝廷命官。

他们自己也明白,这份经历对自己日后回到西北意味着什么,因此也的确把自己当成赵昉的仆人。

这话的潜台词是,即使熟读兵书还是要被文官领导的,这话别人不敢说,但他们敢。

因为上街玩,因此改变称呼,开心的赵昉自然口花花,用上后世那种随意的叫法。

听到折继祖的顶嘴,赵昉正经起来,看向他说:“你这话对也不对,对的原因是现在的确是这样,但不对的是,这种事将来一定会改变,现在朝廷在变法,虽然这事目前不敢动,但你们还年轻,我也还小,但你们要先未雨绸缪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乾第一皇子
大乾第一皇子
一朝穿越,成为大乾太子,但开局就被废黜!不慌!且看孤如何逆转乾坤!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雁北归
最强皇太子
最强皇太子
穿越成为皇太子,这能忍?直接拿下!朝堂争斗、储君之争,本太子孤立无援?看本太子如何震惊朝野,让百官臣服!挥手间强敌灰飞烟灭!朕要的是江山美人!盛世王朝,千古一帝!
初二女生
大唐房二
大唐房二
杜元穿越了,穿成了史上有名的绿帽子王房家老二房遗爱!不想改变历史,也不想以后娶彪悍公主为妻,杜元选择逃离房府。可是阴差阳错却不得不面临是否拯救杜如晦的难题,救?还是不救?
明天1987
明末千里漂流
明末千里漂流
准备穿越太白山的驴友,咋给穿越到明末来了呢!还好户外装备能救急。太白山??作基地够呛!沿黄河千里漂流到海岛,开基地,爬科技,招兵买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汉奸最可恶,抓住之后,哼哼!头等汉奸:活铸铁像二等汉奸:剥皮实草
吃番茄鱼排
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
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
砰的一声雷,我穿越了,来到了一个堪比原始社会的春秋时代,还来不及开地图,建城堡,慢慢升级,就发现,这已经是春秋末期赫赫有名,历时百年年的吴越争霸最关键转折时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已经完成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虚弱,积蓄时期,此时正虎视眈眈,两眼冒光的看着对手夫差按照他的规划,往死路上越走越远。这或许跟他没关系,可是偏偏他就是注定失败的吴王夫差的次子公子地,吴国存亡和他是否过上小康生活息息
作者二三子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