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普鲁士王国跟理查德之间有着血海深仇,掌握着普鲁士王国高位的很多容克贵族,都有家人死在理查德的屠刀下,这种投降声音很快被压制下去。
普鲁士王国以非常高的效率,聚集了十三万陆军,在西普鲁士建立了新的防线。
显而易见的,日耳曼帝国将第一个重点进攻目标放在普鲁士王国,侵占的土地全都是普鲁士王国的领土……
俄军发现这一点后,除了派遣少量部队进入普鲁士境内协同防御外,以最初会战的失败为理由,拒绝向普鲁士王国派遣更多的部队,而是在白俄罗斯等地区加紧修建防御工事,从亚洲地区运兵回防。
很显然,在战略上俄罗斯帝国打算用普鲁士王国的牺牲,拖延日耳曼帝国的进攻脚步,从而为国内军队聚集争取时间。
没办法,克里格死亡军团的进攻速度太快了,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欧陆国家对战争的认知。
1811年初,经过短暂休整的克里格死亡军团主力部队11万五千人,伙同十万人左右的常备陆军辅助,向十三万普鲁士陆军驻守的西普鲁士地区发起猛攻。
答案不言而喻。
向来以少胜多的克里格死亡军团在拥有兵力上的优势后,战场上基本就是一边倒的局势,哪怕容克贵族军官们十分卖力的拼命也无济于事,双方的军事力量已经出现了碾压级别的差距。
最后,克里格死亡军团仅仅损失了不足万人,就攻占了整个西普鲁士,占领了首府级城市但泽。
西普鲁士的沦陷不仅仅是领土问题,更重要的是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柯尼斯堡已经将弄动用的野战部队都投入进去,只剩下万余人的陆军守备柯尼斯堡这座普鲁士王国的首都。
剩下的就只有动员起来不久的新兵和民兵了……
普鲁士王国万万没想到,日耳曼帝国跟神圣同盟开战才一年左右,意大利半岛被日耳曼帝国吞并了,自家的领土也是频频沦陷,克里格死亡军团真就是成为了无敌的象征,他们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必然会被攻陷。
区别仅在于损失多寡的问题。
面对咄咄逼人,已经进入东普鲁士境内的日耳曼帝国大军,柯尼斯堡只能抽调波罗的海三个附庸国的驻军。
其实,在此之前,普鲁士王国已经抽调过一次了,但波罗的海三个附庸国终归不是普鲁士本土,必要的驻军是不能抽光的。
所以雷克一直带着一支普鲁士野战精锐分散驻防在波罗的海三国境内。
但是在首都被威胁的时刻,普鲁士国王已经顾不得那些附庸国了,哪怕撤离后他们独立也无所谓。
只是,在普鲁士国王的命令传达到雷克指挥部的时候,消息却石沉大海,传令的信使不见了,雷克所部的普鲁士陆军也没有任何动静。
柯尼斯堡政府顿时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不过没等他们去证实这个预感,兵进神速的克里格死亡军团就抵达了柯尼斯堡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