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混战(一)
震天动地的巨响中,原先在“破山锥”的超级加速之下幸存的半截城楼突兀的迸发出耀眼的火光。
那火光仿佛是最为盛大的庆典,爆炸中不断崩飞无数的砖瓦木料并冒出不详的黑烟。如此可怕的一副场景却偏偏又带着炫丽至极的火光。那火光缤纷多彩,带着一圈圈美丽的元气波动,给丑陋的战争堡垒带上了一层绚烂的彩带。
这简直像是从内部爆破的。
事实证明,有的时候,毁灭本身就是一种美。如同宇宙中的恒星走向衰亡时的各种形态往往美丽无比,带着极致的视觉效果,将毁灭与死亡渲染得美轮美奂,令人忽略掉其中蕴含着的冰冷与残酷。这座城楼的坍塌虽远不及恒星的死亡,但论及视觉效果,也完全称得上是华丽。
那些光彩夺目的彩带看上去美丽动人,实际上却是一重重阵法在爆炸。
阵法赋予了这座城楼,不,这座城墙数百年的安全时光,然而真正需要庇护的人们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庇护。某种意义上,这城楼倒得讽刺至极。
它没有保护得了任何人,最终连自己也没有保护好。
现在,城楼在缓缓的坍塌,内部的阵法已经彻底被破坏,一层层的阵法爆开轻易就撕碎了看似坚固的建筑材料,使得整个城楼一点点朝内凹陷,灰尘与黑烟就仿佛某种风穴中吹出的气流,为它的主体附加上一层灰黑的流苏。
它死得过于华丽,以至于所有人都忽略掉了它正在哀嚎着走向死亡——更加忽略了,就在天穹之上,有一道银白色光芒一闪而过,正中叶寿圣的额头,打得老头子直挺挺就往地上栽……
在这一刻,无论是马匪们还是王庭勇士们,全都呆呆的看着这座燃烧的建筑,嘴大大的张着,彻底说不出话来。
城,城楼塌了……
金云鄂呆呆的望着那冒着黑烟、一点点化作废墟的城楼,眨巴着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
不不不,不要误会,金云鄂这种人虽说读过许多的书,但无论是书本还是马刀,对他这种人来说,都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金云鄂轻而易举就能杀死自己七八年的好友唐显生,也能费尽心思的扮演着刘秀清等人的救世主。在这种人心中,一座楼,塌了也就塌了,只要他能够升官发财,别说是楼塌了,瓜州人都死光了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真正令马匪头子动容的是这一击的威力。
乖乖,府城的城楼都能被打塌了,晋昌城内造反的同行们究竟都是些什么角色……
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爆炸符,金云鄂突然觉得这个世道实在是太坏了。
娘希匹,怎么连造反都卷得如此严重?!
马匪头子感叹,对面的东本大人则完全呆滞了。
一夜之间遭逢两次重创,这还是自己熟知的瓜州么?
众所周知,瓜州的百姓最是平和,他们被青派弟子剥削多年也一向不言不语。这种平和延续多年,已经彻底成为了民风,以至于许多时候,逆来顺受都成了他们的性格底色。甚至前任镇守使洛桑群培大人只不过伪装的稍微和善了些,他的政策推行的就远比陇右其他各州要顺利得多。
就这种普遍躺平的民风,近来突然冒出个一看就是外地来客的喻太岁也就罢了,今晚究竟是怎么了?
莫非……莫非是几家最大的贵族彻底撕破了脸?
东本大人只能想到这些了。
就在东本大人与马匪头子同时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候,玄武大街厮杀正酣的两伙人也突然陷入了大眼瞪小眼的沉默。
让我们把时间稍微回溯,回到金云鄂与守城部队展开战斗的不久之前。
火。
大火。
通天的大火将夜幕都照的透亮,那可怕的火光将整个瓜州都耀得犹如白昼。灼热的火浪一波波炙烤着陈三等人的皮肤,并且将他们体表的甲胄烤得滚烫。
然而置身火海之中的起义者们却置若罔闻。他们丝毫不顾身上甲胄如何滚烫,反而中气十足的各自提着武器追杀着那些死忠于格西府的胡儿商奴们。
陈三因是世代的商奴,自幼就被送来旭日商行培养,对旭日商行的结构最是得心应手,平素也颇受胡人贵族们的器重。
受器重的意思是:陈三本身在商奴护卫、苦力之中很有威望。
这也是他振臂一呼就能有许多人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器重,也就意味着陈三这种大红人,经常会替胡儿贵族们跑腿。跑腿跑的多了,他也就对整个旭日商行的结构、设计了然于胸。
他轻易就率领着被他策反的弟兄们抢到了武器库中的铠甲,先就给自己等人就弄上全套的装备。
然后他又不费吹灰之力的安排那些苦力们到达一个个指定的地点,放下一把把大火。
——这不是普通的火,更确切的说,火反而是个衍生品,真实情况是:
陈三领着苦力们以火药一处处的炸着一栋栋建筑,尽可能多的造成最大限度的损坏。赵德柱他们刚刚踏足玄武大街时听到的爆炸声,就是这些苦力们在用炸药不断进行爆破。
陈三当时心想的是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无论怎么样背锅的都是觉士会,索性要闹就闹大点。
才旦扎西不是想要来个火龙烧仓、嫁祸给觉士会么?这么点小心思,谁还能看不出来?
格西府的这位贵人想要烧了旭日商行、将重要物资都转运走,陈三如今打得也是同样的主意。他想将这些东西献给李明晨和那位近来风头正盛的喻太岁。
他这些时日已经打探清楚了,喻太岁这个人,能处!听说他不仅公开叫板胡儿们,还与周吉等人合伙,与百姓们分发救济粮。
跟着这样的好汉做事,未来才有前途。
这旭日商行多的是武器军械,多的是暗地里囤积的粮草,岂不正是上好的投名状?
只是,物资虽好,但,他们人手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