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监国,蒸汽大明什么鬼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第一好女婿真给老子长脸!

第145章 大明第一好女婿?真给老子长脸!

每天啊,就在府里遛狗,逗鸟。

难得,今天杨士奇过来了。

和他说了一些朝廷的近况。

“太子爷,皇上从秦王那儿,收购了几万条新式火枪。”

“我看过了,确实很不错。”

他本是太子府属官,妥妥的太子党成员。

这一点,朱棣也知道。

所以,他光明正大的来了太子府。

“哦?”太子爷一愣,老四还有这个手段?

面上不动声色,道:“没看出来,老四竟然还有这一手。”

太子爷乐呵呵的笑着,怀里抱着他的“白毛阁大学士”。

像弥勒佛一样慈善。

但杨士奇不会这样看。

他知道,这位太子爷虽说一脸老好人的模样,其权谋手段,城府心计都是一流。

他到这里来,主要就是给太子说一下朝堂上的事。

免得他啥也不知道。

之后,他说了朱棣用秦王监造全国造船厂,还有秦王号铁甲舰。

把近期的事儿说了一遍,之后便告退了。

待杨士奇走后,太子爷顿时脸色阴沉下来。

也没有心思抱着“白毛阁大学士”了。

这些天,因为要避嫌,太子府与外界几乎断了联系。

是以几乎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老四,这段时间竟然做了如此多的事。”

太子爷喃喃呓语。

虽然没有亲眼看见铁甲舰,也没用过新式火枪,但他从杨士奇震惊的眼神内。

已经看出来了。

绝对是不同凡响之物!

老爷子如今,对老四是愈来愈好了。

还好,老四没有争夺皇位之心。

太子爷如此安慰自己。

…………

英国公府。

“老爷,新式火枪我弄到手了。”

一名下人恭敬的捧着新式火枪给英国公张辅。

张辅当即拿起来,这边看看,那边看看。

身为征战的将军,对于武器装备有一种天然的喜爱。

如今,大明最具有优势的火枪,都有改良版本了。

而且,改良者还是自家女婿!

这样想着,他已经来到一个空旷的地方。

前方早有下人准备好了靶子。

砰!

砰!

砰!

闻名不如见面!

张辅大喜!

新式火枪的上弹速度,简直绝了!

他脑海中,不可抑制的出现了以下画面:

敌众我寡。

敌军对我军展开大规模的冲锋,想要一举聚歼我军。

于是,我军对敌军展开了铺天盖地的火枪射击。

转眼间,沙土纷飞,人仰马翻!

对方大部分的士兵都被火枪射杀。

等到两军相遇的时候,敌军已经死了三分之二!

张辅一想到这,心里就高兴。

“哈哈!”

“我张辅,可真是得了一个好女婿!”

军人的豪放挥洒在英国公府内。

一时间,引得众多的下人议论纷纷:

“女婿?那不就是姑爷吗!”

“老爷怎么了,如此高兴?”

“姑爷,也就是秦王,改良了火枪,啧啧,那个速度和威力,吓人。”

“不对啊,之前府里不是请了很多工匠说要改良火枪嘛,都没有成功。”

“怎么秦王殿下,一下就弄成功了!”

“这说明小姐嫁了一个绝顶聪明的皇子!这不,老爷正偷着乐呢。”

众人笑嘻嘻的,对传说中的秦王殿下,府里的姑爷好奇万分。

有些奴婢甚至暗想,若是能见见姑爷,侍奉枕席,就不枉此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