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监国,蒸汽大明什么鬼

第七十一章 全力开动的战争机器!饮马塞北!

“而目前来看,朝廷也无法给出优厚的待遇给他们。”

“这样,他们建设铁路的积极性就会很低。”

“拖延工期!”

朱棣不以为然,道:“不是还征调了全国的工匠嘛。”

“怎么,还不够?”

你特么以为修建铁路很简单啊!

朱高彻强烈吐槽。

不过,一想到朱棣是古人,有他时代的局限性。

朱高彻也就释然了。

“远远不够!”

“况且,征调过来的工匠,他们也只是有基本技能。”

“离造铁轨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朱棣点头,表示明白了,随即又道:

“开了动员大会,有用?”

他眯着眼睛,一幅不大相信的模样。

呵呵,你是不知道动员大会的厉害!

朱高彻暗想,要是永乐大帝看见希特勒演讲,估计。

这个傻问题再也说不出口了。

不过,现在没有希特勒。

朱高彻只好强行解释:

“陛下,动员大会的作用,不可估量。”

“甚至,远远比利益更让人难以自拔。”

说完,看着朱棣表情,发现他还是一副模棱两可的模样。

只好道:“陛下,你要相信高彻!”

“我敢打包票,绝对没问题。”

那模样,就差拍胸脯保证了。

朱棣一想,老四这家伙确实鬼点子多。

从来没让自己失望过。

勉强同意了。

不过,等朱高彻走出帐篷,他又叫人跟着老四。

随时告诉他动员大会的情况。

朱棣倒要看看,老四能玩出什么花来。

…………

一个时辰后。

从全国各地,率先赶过来的民夫。

陆续到达动员大会现场。

只见空旷的草原上,一个简陋的木台子立在中央。

其它的,空无一物。

人越来越多。

在空旷的草原上,异常喧哗。

直到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朱高彻才到达动员大会现场。

跃上简陋的木台子。

俯瞰下方的百姓。

人头攒动,交头接耳。

虽然有些简陋,不过,总比没有要好了!

仪式感很重要!

朱高彻这样想着,可惜没有扩音器。

话筒也木有。

只能靠自己的嗓子了!

朱高彻心下一叹,清了清嗓子,尽量使自己声音大一点,道:

“安静!”说话的同时,双手下压。

民夫和工匠们这才安静下来。

将近一千双眼睛,注视着朱高彻。

等他发言。

幸好前世的自己是个外向的人,不然这么大场面。

还真有点hold不住!

朱高彻道:“各位叔伯兄弟。”

“明天,”他扫视全场,“就是修建铁路第一天。”

“我朱高彻在这里特意召集大家,是为了和大家唠唠嗑。”

“顺便,说明一下建设铁路,对大明的重要性。”

说到这,他停了下来。

下方百姓左右看了一眼,没什么感情波动。

说白了,他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一份工钱。

他们都不明白,站在台上的朱高彻要干嘛。

朱高彻随即开始画大饼。

画一张举世无双的大饼:

“修建好铁路,我们大明兵锋所指,望风披靡!“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有蒙古人南下抢掠,威胁诸位的生命财产安全!“

说到这,他停了一下,看了看众人的反应。

见他们有点上心了,继续道:

“日后,我们大明的铁路,要修到世界各地!”

“大明百姓,想要去哪就去哪!”

“整个世界,都会因为铁路而连接在一起!”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