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冬时期,不用担心饿死。
可这些,朱棣不懂!
见朱棣探寻的目光望着自己,杨士奇提醒道:
“陛下,盐,能使食物,储存的更加长久。“
原来是这样!
朱棣一点就透,当即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之后,便是震惊。
老四从来都在京城待着。
从来都没处理过政务。
他是怎么知道的?!
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想来,只有这个解释了。
朱棣看向朱高彻的目光,愈加柔和。
我老朱家,全是人才!
顿时,朱高彻感觉背后发凉。
永乐大帝如此盯着我干嘛?
毛骨悚然。
他急忙转移话题,道:“大明的铁器和盐,是草原人必需的物品。”
“而这两样东西,偏偏又是大明管理最为严格的物品。”
“严格到一抓住偷贩盐铁运往草原者,杀无赦的地步。”
“而其它东西,例如茶叶,丝绸,陶器等等,只是贵族们享受的奢侈品。”
“并不是所有草原人的必需。”
“再者,茶叶丝绸陶器等,对他们而言,往往可以通过抢掠得到,根本不需要买卖。”
说到这,朱高彻加重了语气。
一字一顿道:
“因此!“
“铁器和盐,这两种物品,必须牢牢控制在大明的手中。”
“大明愿意贩卖多少,他们才能拥有多少。”
这时候,朱瞻基突然出声,问道:
“四叔,铁器和盐也可以通过抢掠边关百姓得到。”
众人点头,太孙这话闻到了点子上。
人家来抢,防不胜防!
除了加强防备外,大明没有人任何办法。
朱高彻摆摆手,不以为意:
“大侄子,抢到的盐和铁,只能满足少量需求。“
“况且,此两者还是消耗品。”
“很容易就没了。”
朱瞻基继续反驳:“那他们还可以继续来抢!”
“没了就来抢啊!”
朱棣点头,暗赞不愧是太孙。
条理清晰,反应快。
朱高彻笑了笑,这次,他不再辩解。
反而顺着朱瞻基的话,道:“因此,我们官府,需要换一种思路。”
“若是,不用抢,就能得到盐铁呢?”
“他们还会愿意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南下抢掠?”
他这么说是有依据的。
纵观整个历史。
草原各部南下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了盐铁。
还有牛羊。
当然,还有一小部分,是考虑到南下劫掠的成本低。
收益高!
所以冒死来抢。
若是不用抢,都能得到必需物资。
草原各部人也没有必要,和大明朝死磕。
代价太大!
朱高彻的话,引起众人沉思。
这个问题,他们还没想过!
朱瞻基秉承着有问题就问的原则,问道:“四叔有何高见?”
众人的目光刷的一声,汇聚在朱高彻身上。
朱高彻笑道:“建立由大明朝控制的互市!”3
“慢慢同化草原人!”
“令他们脱离之前马背上的生活,离不开大明!”
“离不开大明的加工品!”
互市???
众人心中一惊。
这个解决方案,他们不是没有想过。
历史上多有此等案例。
但是,都因为草原人的南下抢掠,无疾而终。
谁特么愿意和喜欢抢的人做生意?!
杨士奇严肃道:“四皇子殿下,不可行!”
“互市,只会加重北方民族的侵扰!”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很多。
大量商人运送丝绸,陶瓷等商品,到达边境。
之后,草原人没钱了。
干脆动手!
直接开抢!
间接促进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