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逃天子

第九十九章 军功授田

王夫之沉吟了片刻,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大明的田制,官府得五,百姓得四,地主得一,此法只能为救急之选,不能为长久之计,故而臣认为,田赋三成最佳,这士卒分润田税一半,一成五足以。”

朱肆闻言大喜,这王夫之不愧是超世之杰,如此方案还真是最为贴切。

“既然如此,干脆将税赋问题一并解决,不如把丁税并入田税,从此以后大明永不再征丁税。”

对于摊丁入亩王夫之早有耳闻,对于这种良政当然是支持的。

将丁税并入田税,看似是朝三暮四,朝廷总收入没有减少,只不过将税赋的名头换了一个,但是百姓的负担却实际减少了。

因为摊丁入亩,是将人头税变为了财产税。

以往民间每生一个娃,只要活到成年就要缴纳丁税,并且税赋不低,与田税一起构成了国家最重要的几个税种。

至于成年的标准就是有朝廷定了,各朝各代都不一样,汉武帝的时候将这个标准定为了三岁,只要孩子满三岁就要交钱。

这让民间的溺婴的现象很普遍,同时也让大量百姓逃亡,或者投献给大户豪强当奴仆。

现在税种变了,能够大大减少民间藏匿人口,让豪强再想阴养百姓变得更加困难,加强了中央集权。

并且能让国家通过人口更加准确的了解国家状态,提高了政策的准确性。

所以清朝一实行摊丁入亩,全国的人口就大爆炸,一方面是番薯玉米的功劳,但摊丁入亩的作用也不可小噱。

只是摊丁入亩的口号虽然早就提出了,但是一直没有实现。

一是在云贵之时,土司众多,这丁税本就收不上来。

二是汉人丁口又基本掌握在朝廷手中,摊丁入亩不是很需要。

但是湖广一带就不一样了,此地豪强大户虽然死了大半,但是数量任然可观,其藏匿的百姓只怕也不是少数。

将这部分人口释放出来,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王夫之是本地人,比朱肆更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举双手支持。

摊丁入亩虽是良政,但是朱肆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里,而是沿着刚才王夫之所说的军功授田思考。

此法不仅能让士卒与国同休,还能将这个变成一种金融手段。

试想若是军功授田只认票据不认人,同时规范票据的买卖市场,这些票据不仅意味着每年的固定的粮食收益,还意味着他能成为资产的避风港。

毕竟只要大明在一天,这田税就要收一天。

手中的票据也就值钱一天。

毕竟在封建社会,没有什么东西比田税更加稳定了。

如果这种票据能够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可,那么朝廷实际上可以私下映出无数票据,只需要能支付票据上的粮食就行了。

如果这件事能做成,实际上是将大明从银本位变成了粮食本位。

现在大明坐拥荆湘和四川,如果经营的好,粮食是应该不缺。

朱肆定下此计却并没有告知其他人,因为现在四川并没有完全开发好,现在说出,并没有多少意义,这件事可以待这次秋粮征收后再说不迟。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上降了吧,太子反了
皇上降了吧,太子反了
重生废太子,兄弟要杀他,皇帝老子要废了他!那一日,叶玄揭竿而起!“从此以后,老子才是这大明之主!”
我现在就火了
我,秦始皇,穿成大宋皇帝
我,秦始皇,穿成大宋皇帝
秦三十七年,祖龙嬴政驾崩!等到他再睁眼,竟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绍兴十年,成了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朕……成了大宋天子?”“澶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是一个国家能忍受的事情?”“岳飞国之栋梁,你们说杀便杀?”“金国、西夏、大理……朕一统七国,如今又分裂成如此局面?”当嬴政得知如今大宋(怂)局面,火由心起。祖龙一怒,九州一震。自此,大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历史道路!
糖醋油条
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
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
作为一个穿越者,我拥有长生的能力,这很合理吧?胡不归穿越了,但是却来到了半坡时代,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废物大学生,他没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就当他准备自杀时,天降陨石,他的身体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啥,我竟然长生不老了?”很快他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准备在历史长河中大闹一番,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传说!当然,首先要从赏金猎人开始,因为此时的他身无分文,是一个真正的穷鬼……
网缘繁星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