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逃天子

第十三章 西镇抚司

如果说之前群臣对于列祖列宗显灵还是一种自我解释的调侃与安慰,那么现在许多人真心实意的认为列祖列宗显灵是一件十分可能,并且唯一能解释清楚的原因。

连带着城中那些人造“祥瑞”,这些都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尽管这些祥瑞有些还是他们亲手做的。

但鉴于这事儿太邪乎,一个长在深宫大院的藩王怎么会突然变成了能工巧匠,还是如此合乎时宜的水泥。

难道是祖传?

朱肆看着众人的目光,心中有些大概,于是乘机提出:“这水泥乃是国之利器,有了这个,对付鞑子就更有一些把握了。这些工匠于国也算是有大功,所以朕准备筹建天工院,位阶与九卿相当。”

这个提议朱肆之前就提出过了,但被文臣以无功不受禄,祖宗家法给挡了回去,对此朱肆也没有办法,他现在的权威还远没到让百官畏服的地步,又鉴于现在不是起内讧,需要团结一心,所以只好接受。

而现在他乘机将水泥的功劳揽给这些工匠,提出设立机构,为大明尊崇技术人才创立一个良好氛围。

但很明显,百官非常抵触。

若是因为一两幸进的工匠,得了皇帝欢心,因为被封官赏爵,那么他们捏着鼻子也就认了。毕竟朱家皇帝由着性子册封道人,这种事情都发生过,封赏匠人也不算太过离谱。

并且工部也有军器局,负责打造兵器,本就有这个官职。

但百官与朱肆交流后发现这位爷不是要封赏几个人,而是要在读书人,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一条官路。这样一来对于是在读书人碗中分一杯羹,让他们不能容忍。

“陛下,华夏衣冠之所以存续,天下之所以还有道德伦理,皆是因为文王制定礼法,孔圣创立儒学······”扶纲老生常谈开始涛涛大论。

还没等他话说完,朱肆便打断了,这个时间点,他可不想与儒家士大夫起冲突,没时间也没精力。

百官既然还是如此反对,他便只好暂时作罢。

而一旁的武将对这一切则冷眼旁观,虽然现在正值乱世,文臣还爬不上他们这些武将头上,但是稍有见识可都知道,一旦天下大定,这些文官都会跑到他们头上拉屎拉尿,但同样的让他们与匠人为伍,甚至爬到他们头上,同样也办不到,所以选择了两不相帮。

朱肆见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贴心,脸上的挫败感,溢于言表。

几位阁老见了朱肆这模样也有些害怕。

要是这位皇帝为此与百官较劲,直接罢朝不问世事,学那万历皇帝一样躺平,那可遭了。

所以扶纲也赶紧安抚,采用一个拖字决:“水泥之功,俱赖陛下天授之才,更何况平定天下,少不了这些人立功,现在就大肆封赏,反而不美。”

朱肆对这套说辞没有兴趣,礼节性的点了点。

陈建这些日子看着这位皇帝颇有章法,而且在极力弥合大明各个派系的裂痕,对于蜀王一系不乏拉拢,尤其是对他,经常性的嘘寒问暖,让这位蜀王一系大将存了一丝报效之心。

至于让匠人爬到头上,他则是无所谓,毕竟大明朝文武百官给一个阉人争修生祠的事情都做过,那还有什么下限。

“陛下,何不封这些人做个将军。”

此言一出,众人都觉得荒谬,但细细品尝,却觉得很有味道。

文官既然不行,那就武官,对于这些匠人来说,文官不通,武官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啊,依托武官体系为这些匠人开辟一条道路也不是一个妙法。

朱肆一听顿时觉得大有可为,对着陈建连连点头:“王卿,果然是国之大才。你自下去给朕理个章程看看。”

武夫重来低贱,文官也无所谓,也没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