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禁海,你成海上霸主?

第九十章 四叔,时代变了

他深刻的知道,劳动力就是发展的基础条件。

没有人,即使有再多的想法都是空的!

而以朱橚现在的招募速度,想要扩大人口需要等周期,他不想再等这么久了。

“要多少人?”

朱棣闻言问道。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朱橚只是微笑着说道。

还好大明已经比之前的王朝要好多了。

像大汉,即使巅峰的时候,人口也才五千万,哪怕是宋朝,最巅峰的时候也才一亿多人。

此时的大明,刚刚经过战乱,但是人口却依旧有不少于八千五百万的人口!

在封建时代,人口就代表了一切,这也是为什么中原大国长期处于世界之巅的原因。

朱棣则被朱橚的话弄得有些咋舌。

他当即开口问道:“这么多人口,你养得活吗?”

要知道,一个人就是一张嘴,这些是需要粮食来喂养的!

朱棣很是怀疑,朱橚究竟有没有这么多粮食。

面对此话,朱橚只是微微一笑。

他开口说道:“四哥,时代变了!”

朱橚一脸正色的说道:“四哥,你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两广啊!”

朱棣开口说道。

“不对,是南方!”

朱橚摇了摇头,开口说道:“这里与北方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的农作物一年三熟!”

“什么!?”

朱棣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

一年三熟,这怎么可能?

如果真的能三熟,那养活全天下的百姓都足够了!

有道是苏湖熟,天下足。

之所以有这种美誉,除了经济中心的南移之外,更多的是因为苏州和湖州地区的一年两熟!

这和中原的一年一熟完全不同。

以往春天播种,只有到了秋天才有收获的果实,但是宋朝就完全不同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而现在朱橚告诉他,这里一年三熟!

朱棣自然是不信的瞪大了眼睛。

但是看着不动如山的朱橚,他不得不确认,这似乎是事实!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大明,这句谚语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原因。

因为即使到了湖南,有时候都是一年三熟,更别说更往南的地方了。

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处于亚热带甚至是热带了。

如果非要说,朱橚可以从地理角度来跟朱棣分析为什么一年三熟。

当然,朱棣听不听得懂就不知道了……

“若真是如此,确实大有可为!”

朱棣沉吟了一下说道。

他是喜欢北方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将京城搬到了北平的原因。

但是这不代表着他会忽视南方的作用。

特别是在知道了这里一年三熟之后,更是知道了它巨大的价值。

如果真的像五弟这么说,那大明何愁人口不够?

每一个皇帝,都恨不得自己的子民越多越好……

“我会向父皇说明的,你等着好消息吧。”

朱棣这样说着,也想要早点回去了。

他感觉在这里多待一会,都是浪费时间。

朱橚自然也是如此想的,但是他不好催朱棣走。

如果真有大明提供的人口,那他就可以不用浪费粮食去招募了。

实际上,一单位粮食足够一个人吃很久了。

但是用来招募居民,只能招募两个!

……

朱棣只是匆匆休息了两天,就决定回京了。

只不过,这次他回京不准备走陆地了,而是准备直接乘船回去。

他想要将自己带来的一大半士卒都留在这里,但是被朱橚拒绝了。

这些都是北方的汉子,本来就不通水性,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

朱橚要的是海军!

朱棣想了想也是这么个理,于是就将这些北方的汉子都带了回去。

士兵们都松了口气,还好不要在海南落户,不然还真不习惯,同时对琼王无比感激,保证会为他说好话。

朱橚满含着‘热泪’欢送朱棣,期待着他带来足够多的好消息。

“放心吧五弟,孤必定为你争取足够多的好处!”

朱棣自信无比的说道。

在他看来,把朱橚贬到琼州,这并不是一件光彩事。

哪怕朱橚自己做得很不错,但是老爹朱元璋绝对会有补偿的。

光是那一份内疚,就足够朱橚获得不少好处了。

更何况……

朱橚还在天底下人面前放出了豪言壮语。

作为老朱的孩子,老朱肯定会倾尽全力帮助朱橚的。

朱橚和徐妙云站在港口上,看着几艘大船驶出了港口。

不知不觉间,徐妙云握住了朱橚的手。

朱橚心里一动,含情脉脉的看了一下徐妙云。

人都是有感情的。

而且有道是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徐妙云这般放下脸面的猛烈进攻,朱橚内心不可能无动于衷。

更何况,朱棣已经表示了,回去之后就跟父皇说明此事,让他派人去徐府提亲。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这下子都没有话可说了。

更何况,徐妙云跟着朱橚一路私奔到了香江,还有什么好说的?

朱橚绝对不是个渣男!

“走吧,去扣藤壶。”

朱橚对着徐妙云说道。

他已经派人继续去海南岛开垦农田了,争取有足够多的粮食,能够养活足够多的人!

当然,船只的建造从未停止过,朱橚打造出来的船只,足够组成几支舰队了。

只要有足够多的士兵,可以轻松横扫东南海的海盗!

接下来,就看老朱给不给力了……

而经过上次的‘善意’之举,他们能够帮助鲸鱼扣藤壶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这不,直接有鲸鱼找到了香江岛附近,在远处不停的翻滚着,让人们去给它们扣藤壶。

当然,作为奖励,还可以欣赏它们的表演,包括喷水,翻跟斗等等。

朱橚制止了胆子大的渔民,让所有人都不准伤害鲸鱼,不然将遭到琼王的惩罚。

然后就开始开开心心的解压了。

……

回去的速度显然比来的时候更快。

朱棣只感觉到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样,只是不到十天的功夫,就从香江回到了紫禁城。

朱元璋定都在应天府,因为这是他一开始称帝的地方,也就是南京。

实际上南京地理位置不好,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朱棣要迁都到北平的原因。

下了船,朱棣只感觉自己总算是安稳了些。

特别是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让他觉得心里都舒坦了。

看来他不适合在船上多待,而是要在地面上。

他准备回府里休息一下,明天再去找父皇汇报消息。

而手底下的护卫则散开,一则消息不胫而走。

在应天府,消息传递得很快,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琼王和燕王能够徒手抓鲲的消息就让所有人都知道了。

所有人面对这则消息的感慨都不一样。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永嘉十二年,苏州府大水,房屋倒塌无数,良田被淹无算,数万百姓衣食无着,成为流民。李想穿越过来,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丐帮弟子,就在他感叹着老天或者系统不公的时候,却被一阵吵杂声惊醒。只见几名彪悍的汉子忽然闯了进来,为首的却是一名体型壮硕,膀大腰圆的少女。少女手提两只硕大的铜锤,至少五六十斤,这彪悍模样,后世的举重运动员,都没法比,这么猛的妹子可真是......没见过。少女环顾一圈,最后看到了李想,脸上露
佐蓝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本书融合科举+感情+朝堂+官斗+战争等各种元素)赵琳,本是华夏最为年轻的古文学教授。穿越后,成为了大周一个享有“文曲星”“神童”人设的少年童生。却被提学大宗师,断定为“为人轻浮,终生无成”。面对人设的即将崩塌,他凭借着两世的超凡智商、才华,一举拿下院试案首。乡试中,更是一举夺魁,成为解元,夺得“中原第一才子”的名号。他鸿运滔天,救下的乞丐是书画诗词四绝的江南第一才子。大周魏王、未来的储君、皇帝,
林桐
站奴
站奴
难不成是因为前世随意断更,竟遭老天恶意穿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主角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更可气的是现在自己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奴隶。前身跟随着同样的三蕃俘虏来到了这被认为是苦寒之地的东北,被发配作了一名可怜的站奴。此时他发现驿站内只有一人看守……于是他决定反抗!“毋宁死,不为奴!”(本书别名:我在东北建八旗)
晓晓松松
大明小相爷
大明小相爷
江湖,庙堂,人心叵测;我苏景将以武证道,玩转大明风云,任由那宁王鬼卫、血士,从中作梗,我都将以一己之力将其斩尽。世人当我是京城第一纨绔,可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廷之中,我置身为棋、甘心做臣,用自己的手段,挽这大明之乱,成为这大明第一相爷!
锁星光
飘飞的残叶
飘飞的残叶
明末,川西战乱,幸存百姓集体迁徙。他们几经波折,流落深山,像残叶一样,有的落地生根,有的枯萎凋零,有的朽烂成渣……《飘飞的残叶》主要是收录川西方言,并以川西方言形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进行具体描写,传播正能量: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
右岸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