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替身是海虎

第25章 演武堂

“!?”

见到白浪走来,众守军立即将手中枪械举起,将枪口对准。

他们手中的枪械所使用的亦并非火药与机械结构,而是类似于超小型的电磁加速炮,名为磁轨步枪的东西,无论是杀伤力、亦或者是射程都要远强于前一个时代的单兵热武器。

用于供能的,则是利用灵兽核心制作而成的半生物电池,如弹夹一般安装在下方。

通常超过一米,在充能后于枪管上可以看到明显电弧。

如此这般,才能对拥有气场护体的灵兽造成足够威胁与伤害。

其实正常情况下,他们绝不会如此敏感,实在是从白浪的身上感觉到了某种威胁,在心中的不安下,这才在自卫的本能下将武器举起。

身为士兵,经历过厮杀,对于危险的直觉便远比常人强烈。

手中的枪械,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微不足道的安全感。

白浪的出现,给他们的感觉就如同在面对一头凶猛灵兽,有着无比清晰而沉重的压力。

即便对于白浪来说,这些武器和烧火棍没有区别。

他若是想要动手,这些人便不可能有举起武器的机会。

“要进内城,请出示特别通行证。”

守军的指挥官用语还算礼貌,不过在肃杀的语气下,仍显得十分生硬。

特别通行证,是在外城居住、且有一定地位的人用以进入内城的凭证。

这东西白浪自然也有,但他并没有带在身上。

因为,他就有比特别通行证更好的凭证。

“……”

警惕目光的环视下,白浪双手插兜,鼓起体内力量。

唰————

周边的空气中道道电流闪现,海虎高大的身影于他身后瞬间显形,登时令周围的人感觉眼前一暗、呼吸仿佛都变得困难。

一滴冷汗从守军指挥官的额头落下。

“……这人好强的气势,又如此年轻,莫非是鸽笼寨那个?”

没有替身的人,无法以肉眼看见替身。但在能量检测仪的帮助下,可以通过能量指数的上升而发觉到替身的出现,并检测到与其大致相符的能量特征,来与数据库相比对。

所以在港岛,替身是比特别通行证更加有用的凭证。

拥有替身的人,随时都可以搬入内城接受供奉,或入军中就职、或被各大势力招揽。

人的面貌可以轻易改变,而替身……很难。

自大灾变后,这个世界的科技发展在某些地方仍在进步,但在某些地方又有极大倒退,可以说很不均衡。

“对比上了,是有过记录的替身……放行。”

指挥官松了口气,紧绷的神色也舒缓下来。

他的身后,把守的守军迅速分成两排、让出一条通道。

白浪轻松地走过。

他神态轻松、淡定自若的模样,便与两侧紧张的守军形成鲜明对比。

“……”

刚一走出通道,灿烂的阳光扑面而来,几乎令人睁不开眼。

清新而香甜的空气,随处可见的绿植与鲜花,干净宽阔而又平坦的街道,还有衣装整齐而又考究的行人……

岁月静好、宁静祥和,果然是与外城麻木不仁的家伙们完全不同。

但白浪不喜欢这里。

这阳光普照的地方,在他的眼中是那么的虚伪、恶心。

如今正是白天,姓乔的老头此刻应该在讲武堂内,指导新进替身使者们修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