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超神,我是超兽冥王

第七十六章 调兵遣将!

将近五千艘战舰分别从德诺星系第二星港,冥拉塔庭以及出征于冥河星系的战舰群,三方地点往集合坐标赶去。

冥拉塔庭的战舰由几百年出征于德诺星系时的一千艘左右,扩军到如今的五千艘,尽管数量有了几倍的增长,但出征一个星云级的宇宙文明似乎仍旧不太够看。

原本冥拉塔庭攻打完冥河文明之后就顺利的收编于冥河的兽体,但因为战略目标的转移,这使得刚完成了一挑十八兽体文明的出征战舰群暂时放下管理冥河,赶往集合坐标。

冥拉塔庭这么一动,在天道恒星系的帝鸿坤有些不明所以。

作为同盟文明的烈阳,对于冥拉塔庭这段时间的出征并不知情,当询问冥王过后,他的脸露出了一丝思索的神色。

冥拉塔庭出征于天使星云...那他们烈阳作为同盟文明是否支援一些兵力?

倘若支援的话,是否会让天使觉得烈阳也随着冥拉塔庭宣战于天使?

在国泰民安的价值观下,作为烈阳主神的角度是不应该带着子民参与冥拉塔庭与天使的争斗中,将战火牵扯到烈阳星上,毕竟上一次他因自己的冲动险些没葬送了整个烈阳星。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他接下来的考虑就要非常的慎重。

可一想到冥王凭借着一己之力保护了烈阳星于烈阳的恩情以及冥王当初模拟黑洞的手段,帝鸿坤内心就更偏向于派兵帮助冥拉塔庭这个几乎是全面同盟的盟友文明。

天使与冥王,帝鸿坤肯定选择后者。

于是...烈阳文明也派出了近一千艘的战舰协助冥拉塔庭的出征。

帝鸿坤并没有选择亲自带队而是守在了烈阳星内以防天使有什么远距离打击手段,所以这一次烈阳文明派出来的带队大将自然就是潘震了。

...

“冥王大人,我奉我神之命前来协助冥拉塔庭出征天使。”

潘震按照冥拉塔庭发来的集合坐标赶到了冥拉塔庭的舰队,他先是做了一个揖,神色严肃且恭敬的看向一袭银黑色铠甲的冥王本尊。

“我神将守于德诺星域以防天使的突袭...保护烈阳星、冥拉塔庭星以及德星的安全,没能前来,望冥王阁下见谅。”

“嗯,辛苦。”

加上烈阳的这一千艘战舰,出征于冥拉塔庭的联合舰队数量已然达到了六千艘之多。

“冥王大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发了?”韦德试探性的开口询问道。

这一场战争他选择了亲自带队跟随冥王出征于天使。

其原因也很简单,冥拉塔庭与天使的恩怨属实不少,而且多是屈辱。

从最早冥拉塔庭的天使降临到思想入侵,再到德诺之战中高高在上的驱赶,无一都在彰显着天使的傲慢。

他没有冥王那般彻头彻尾的神性。

他抛弃了人性,但保留了兽性,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昔日冥拉塔庭的屈辱他需要悉数还于天使。

“再等等...”

听到冥王的话,韦德跟潘震皆是有些疑惑。

莫非还有文明跟他们一同出征于德诺星系?

...

“好家伙!弄这么多战舰!还真是宇航级文明,始终摆脱不了战舰数量等同于实力的观点...”

莫甘娜带着恶魔集团的核心成员来到了集合坐标处,看到冥拉塔庭联合舰队的战舰数量,莫甘娜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