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

第59章 非十二子

尤其是,其中提到战略,战术。

战略,是天下布局,谋划全局,对于未来的思索,天下的思考;战术,侧重某一次战斗,某个城池战役。

战术,服务于战略,而非是相反。

又是想着魏国的局势,很显然在战略上布局错误,纵然魏武卒强大,可依旧无法挽救魏国的衰微;可秦国在战略布局上正确,纵然是君王决策错误,可也能保持鼎盛。

荀子见着这一幕,很是失落。

仁德,不及兵争,何其可悲。

最后,荀子说道:“我那位学生曾言,得关中得天下。当年魏国若是能迁都咸阳,彻底灭秦,魏国就是当今的秦国。只可惜,魏国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却是过早的逐鹿中原,被群雄围攻,终究衰微!”

龙阳君说道:“国家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在德不在险。”

荀子说道:“君上说的有道理,却是忽略了一个道理,仁政源于山河之险。我那位学生说了,地利不是万能的,没有地利万万不能。昔日,魏惠王的时刻,魏国连续战败,难道是魏王无德吗?”

“非也!处在中原四战之地,魏国时刻要维持三十万大军,时刻与强国交战,不能干戈停息,民众不得休息,田地荒芜,君王无法实行仁政,只能越打越弱。”

“可秦国只需要一个函谷关,只需三万兵马驻扎,就可抵挡六国百万大军,至于秦国民众皆是可解甲归田,皆是可修养生息,可减低赋税,可藏富于民,可实行仁政,越打越强,岂能无敌!”

魏王好奇道:“那位学生是谁?可曾来到魏国!若是来我魏国,可以上卿之为待之!”

荀子说道:“我那位学生,尚在赵国!大王也不必指望他了,他随我学过一段时间,学过儒家的仁,学过墨家的兼爱,学过杨朱之学,学过农家之学,学过法家之学,可谓博采众家之长,算是杂家!”

“看似杂家,可本质上他是墨家学徒,秉承兼爱非攻,墨家之技巧;其次,为杨朱一派的贵己,贵生;再次,为法家的法术势;最后,才是儒家的仁爱之说!”

语气颇为复杂,有埋怨,还有淡淡的欣慰。

那个学生,四分为墨子学说,三分杨朱学生,两分法家学说,只有一分儒家学说,为人无私而自私,矛盾而强大。

……

PS:第三更,求追读,求收藏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注:本故事为虚构,读者朋友们理性观看,另外主角是以穿越为刘备的身份争霸天下,喜欢蜀汉的朋友可以看看,多谢各位了(???????)?*。东汉末年,汉庭衰败,朝廷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各方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而大学生杨武在家熬夜玩三国群英传时,不幸猝死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了刘备,刘大耳。而故事也从黄巾之乱开始.........。刘宏:“刘备讨贼又是首功,朕封你为将!”刘备:(?˙▽˙?)。刘宏:“什么?你竟
小杨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