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第130章 超级豪华钦差团

第130章 超级豪华钦差团

“臣以为,当对边关吏治、军纪进行整顿。”

“若不如此,则我大明边患还是一如既往的严峻!”

于谦精通军务,朱祁钰能想到,于谦一样能想到。

“于卿之言在理,对于边关的治理必须要重视!”

朱祁钰点了点头。

“朕之前就已经派出李秉前往巡抚宣、大两地,他前一段时间还有奏本送回京师。”

“李秉在宣府、大同两地,尽心边事,不计仇怨。”

“对于边将,李秉弹劾了贪酷不法的都指挥杨文、杨鉴,以及都督江福等人。”

“李秉还并请求,将田猎扰民的内官征还。”

“对此,朕已经让都察院派人前往查证。”

“若是边将确实有违法乱纪之徒,朕定不轻饶!”

朱祁钰深知,一个地方想要得到治理,那么一定是从肃清吏治开始。

指望一群贪官污吏给老百姓以生活富足,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这个贪官污吏只想着怎么奴役边关士卒,他们恨不得刮地三尺!

至于那些太监,朱祁钰并不打算全部召回。

李秉弹劾了宣府这么多的武将,可见宣府贪赃枉法之事不少,朱祁钰自然不会失去了眼线。

不过对于这个受到皇权庇佑的太监们,朱祁钰也知道他们中有不少人嚣张跋扈。

所以朱祁钰已经命令司礼监王诚和御马监成敬,派人前往加以整顿。

真要是有不知死活的,朱祁钰不介意杀一两条走狗。

“朕已经知会王文,都察院此番前往宣府大同之人,必须是铁骨铮铮、不畏权贵。”

“为了防止出现强龙不压地头蛇的情况,朕还会让锦衣卫派出人手,作为此番都察院钦差卫队。”

朱祁钰表面是为了护卫前往宣府大同调查人员的安危,其实他还有一个更深的心思。

官官相护,古今皆是如此。

为了防止都察院和边将们的私相授受,朱祁钰这是让锦衣卫起到额外监督的作用。

因为锦衣卫的密报,可是不用经过通政司和内阁,就可以直接送到朱祁钰的手中。

借着这一次的机会,朱祁钰还可以名正言顺的让锦衣卫回归它原本的责任和位置。

因为前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是王振的心腹,连带锦衣卫被朝野上下所记恨。

朱祁钰也不能不考虑群臣的态度,他只能图谋循序渐进。

“针对边区地广人稀的情况,李秉还建议朝廷招徕流民复业开荒。”

对于李秉在边关的工作,朱祁钰十分满意。

历史上的李秉,在总督边关数年间,清除弊政所条奏百十章,皆有关边计民生。

在他的努力下,宣府由一个残破的边镇成为西北雄关。

“只不过招募流民,谈何容易?”

“宣府和大同作为边关重镇,可是直面蒙古。”

“战火纷飞之下,百姓时常被蒙古劫掠。”

“朕担心的是,老百姓不愿意前往边关。”

朱祁钰叹息一声。

趋吉避凶,人之本性。

更何况华夏文化中,一直就有“父母在不远游”,这种故土情节。

“奴婢以为,移民实边势在必然。”

“然而若想做好此事,还需要整个朝廷一起发力才行。”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文,很想在政务上有所作为。

只不过王文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他才会建议朱祁钰召集群臣廷议,以群策群力来恢复边关生产。

“圣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朕今日就听你谏言,朕今日就召集群臣同处一室。”

朱祁钰对着王诚点了点头,这是一种对于王诚的肯定。

“奴婢这就派人前去知会重臣们。”

得到朱祁钰的肯定后,王诚不由得神情为之一振。

……

“朕以为,流民之祸可亡大明!”

文华殿中,六部九卿已经到齐。

朱祁钰看着这些重臣,率先开口。

“朕打算将治理流民,和移民实边并举。”

朱祁钰更是直接抛出了这一次廷议的主题。

“自从秦皇嬴政消灭六国之后,流民问题便始终困扰后世所有的皇朝。”

“从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到汉朝的黄巾起义,再到元末天下大乱,皆是因为百姓流离失所,进而引发的天下大乱和改朝换代。”

“对于流民问题,历朝历代都是十分重视。”

“西汉时期,便出台过《流民令》。”

“然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大明亦开始被流民问题所困扰。”

“太上皇时期的闽浙民变,朕继位之后的广东之乱,便是在提醒天下,流民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若是朝廷对流民不加以重视,则大明亡国之期不远矣!”

朱祁钰绝不是在危言耸听。

明朝中前期,全国有大约六千万的在籍人口,而对应的流民数量却达到了六百万之多。

这相当于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就是居无定所的流民。

如此庞大的人群,足可以引发一场惊天之变。

而历史上明朝的灭亡,朱祁钰一直认为并不是亡于异族之手,而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的揭竿而起和反抗暴政。

“臣附议!”

既然谈到了流民问题,那么作用户部尚书陈循就必须要站出来。

因为对于人口户籍的管理,本就是户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陈循在流民问题上,也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个人。

要不然,陈循就是玩忽职守。

“臣最近调阅文档,发现自正统十年后,在籍人口不增反降。”

“除了去冬瓦剌入寇之外,我大明天下已经承平百年,内地再没有发生过大动乱。”

“从太祖太宗,到仁宗宣宗,都是致力于招抚流民,都在劝课农商。”

“我大明如此恢复人口,人口怎么可能不增反减?”

陈循如此说法,是为了引起群臣的重视。

当然,陈循也尽可能的减少提到朱祁镇这个太上皇。

“陈卿之言,朕之所虑。”

朱祁钰肯定了陈循的调查工作。

因为陈循的这些努力,都是出自于朱祁钰对他的授意。

“一边是人口的恢复,一边是户籍的减少,这只能说明不少百姓背井离乡,加入到了流民之中!”

朱祁钰神色严峻。

“朕对于流民问题,总结了一下我大明前后百年之情况。”

“太祖之时,流民主要来源为前元末期的战争。”

“据《太祖实录》记载道,自兵兴以来,民无宁居,连年饥馑,田地荒芜。”

“其中尤其是以南北方交战的河南、山东两地,大量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从而弃田逃亡。”

“太祖高皇帝起身微末之中,深知“水能载舟,亦能复舟”的道理。”

“太祖高皇帝是经历过元末天下大乱的,其父母兄长皆死于战乱之中。”

“因此,太祖高皇帝对于流民问题格外重视。”

“太祖常说,民者,国之本也。”

“太祖还说,百姓足而后国富,百姓逸而后国安。”

“太祖也说过,凡为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

“太祖更说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朱祁钰深知,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皇帝,他的一言一行对于后世都是金科玉律。

朱祁钰重复朱元璋的话,便是给自己树立了政治正确性。

“故而洪武年间,朝廷上下都是以恢复生产为重,以招抚流民为重。”

“第一步,便是减免赋税。”

“第二步,便是减少百姓流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注:本故事为虚构,读者朋友们理性观看,另外主角是以穿越为刘备的身份争霸天下,喜欢蜀汉的朋友可以看看,多谢各位了(???????)?*。东汉末年,汉庭衰败,朝廷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各方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而大学生杨武在家熬夜玩三国群英传时,不幸猝死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了刘备,刘大耳。而故事也从黄巾之乱开始.........。刘宏:“刘备讨贼又是首功,朕封你为将!”刘备:(?˙▽˙?)。刘宏:“什么?你竟
小杨yy
三国草根:没作弊器只能拼操作了
三国草根:没作弊器只能拼操作了
东汉末年。江山穿越到大宦官蹇硕的义子身上,可他来的真不是时候,他的大靠山蹇硕事败,被砍了脑袋。现如今,大将军何进和宦官们鹬蚌相争,一死一逃,被士族们渔翁得利。江山为了自保,盯上了宦官带着皇帝出逃的良机,磨刀霍霍……“你、你别搂着我~”“再离我远点……”“别放手,呜呜……”江山沾沾自喜,斩获从龙之功,竟然还顺到了一个一副小倒霉样的“宫女”……
半舟
重生七皇子横扫六国
重生七皇子横扫六国
兵器研究院的高材生叶秋,因一场车祸穿越到武朝,重生化身为七皇子武泽天!这里是另外一个历史时空,七国割据乱世,各国常年互相攻伐,百姓苦不堪言!庙堂之上权谋不断,江湖之远亦纷争不休,天下竟没有一寸净土!武泽天临危受命,镇守嘉陵关御敌!随后他决心考察列国,游历江湖,红颜蓝灵儿誓死追随!在游历燕国的路上,他们碰巧发现了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头,还有在大雨中离奇消失的黄金......这一路,他遵循内心,或行侠道,
南溟七叔
贞观合伙人
贞观合伙人
一个普通的躺平中年李丰,车祸之后发现回到了贞观年间。本想继续过着躺平生活的他,却意外的当了那只改变历史的蝴蝶。一代明君李世民和这个现代人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李丰田:“如果是因为我的出现改变了历史,那么我就要为这段历史负责!”李世民:“如果不知便罢,现在既然已经知晓未来,那么朕就要做一些九死而无悔之事!请先生出山助我!”君臣二人会将历史的车轮推向何方?(无系统无外挂,一个普通人如何撬动历史的车轮呢
种蘑菇的兔叽
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
回到东汉,做女帝蔡琰背后的男人
+男人靠征服天下来征服女人,而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天下。谁说女人就不能做皇帝?!大唐李治能把武则天宠成天后,最后自己上位做了皇帝...那他直接就把蔡琰送上皇位,他要开历史先河,他要历史永远记住蔡琰是第一女帝...而他只做女帝背后的男人。再说当皇帝有什么好的,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过一把瘾就行了,剩下的给女人搭建一个平台,让她在那千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然后他就开始躺平,没事的时候带带儿子女儿
大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