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第121章 上奏章 请立两宫皇太后

“先是擢任吏部稽勋司主事,与大学士陈山等共事于文华殿。”

“次年改任翰林院修撰,参与撰写宣宗皇帝实录,书成后,晋升为经筵侍讲,成为五品官。”

“正统九年主考顺天府乡试,正统十二年主考应天府乡试,正统十三年迁礼部右侍郎。”

“去年,也就是正统十四年,王一宁上书反对太上皇御驾亲征,触怒权阉王振后被贬到湖南长沙。”

“在湖南之时,王一宁负责督办征剿叛乱苗民的军队粮饷。”

“山高路险,运道不通的困难条件下,王一宁措置有方,没有骚扰和影响百姓的生计,使得民不劳而饷足。”

“施政地方的时候,如无公务,王一宁还会给学子们讲经通义。”

“吏部对王一宁在湖南主政的评价很高,说他于民风为之大振,民立石碑以颂之。”

高谷之所以能够掌握王一宁如此多的信息,乃是因为高谷有一个同年在吏部任职。

而且高谷身为工部尚书和内阁次辅,他想查询王一宁的信息,也是十分简单。

“高阁老,你有什么可以直说,不必兜圈子。”

陈循更本就不关注王一宁的履历,他只关心王一宁是不是受朱祁钰指使上的这份奏章。

要是王一宁替朱祁钰办事,而陈循又否决了王一宁的奏章,那么陈循这个朱祁钰的亲信就是不称职。

“在下想说的是,王一宁和宫里某位公公的关系不浅。”

“宫里那位公公,还认了王一宁当老师。”

高谷说公公,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诚。

王诚是朱祁钰郕王旧邸的心腹太监,朱祁钰当皇帝后,立足未稳之际自然信任、重用身边旧人。

王诚掌管着司礼监,就是成为朱祁钰皇权的化身,甚至拥有决定内阁建议的权力。

太监一般都出身穷苦,大多没有读过书。

有心计的太监就会想方设法学习文化,以此作为自己的晋身之资。

就是因为这种情况,王诚专门备下厚礼,请王一宁教他学业。

“在下可是听人说,宫里那位公公曾经对人说过,他和王一宁一见如故,亦师亦友。”

“而且宫里那位公公还说过,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

高谷不想直接说出王诚的名字。

不过他这样一说,也是让陈循得以缩小范围。

“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

陈循积极思考。

“司礼监那位?”

很快,陈循就锁定了人选。

因为司礼监现在的大太监就两人,一个王诚,一个舒良。

“正是。”

高谷见到铺垫已经差不多,所以就不再遮遮掩掩了。

“王一宁可是教授王诚的老师,有了他们之间的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高谷停下来的时候,眼睛望向了皇城方向。

“所以高阁老以为,咱们内阁该在这份奏章上面落下什么样的建议?”

陈循虽然心里面已经有了注意,可他还是征求起了高谷的意见。

因为高谷既然拿着王一宁的这份奏章前来找到陈循,那么高谷就一定是有什么话要说。

“陈公,还有一份奏章呢!”

高谷没有回答,而是转移了话题。

“这一份奏章,是都察院巡视地方的御史送来内阁的。”

高谷一边说,一边又掏出一份奏章放到了陈循的前面。

“都察院于御史弹劾这个名叫李宏的,说他和地方官员相互勾结,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引得民怨沸腾。”

趁着陈循查看奏章的时候,高谷讲起了奏章里面的内容。

如果没有王一宁请求给吴贤妃上太后尊号的奏章在前,都察院这份弹劾李宏的奏章根本不会被高谷重视。

“都察院既然弹劾,那么就让三法司派人去核实就好了。”

“一旦做实官员有不法之事,该贬官的贬官,该投入大牢的投入大牢。”

陈循还不知道李宏的底细。

“而且这事你该和旁边那位说,而不是来找老夫。”

陈循为了配合自己语气,特意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房间。

旁边就是内阁第三号人物王文的办公房间,王文不但是内阁大学士,还是都察院长官的左都御史。

而且王文虽然在权势上不及陈循和高谷,可是论和朱祁钰的亲近程度,陈循和高谷是比不过王文的。

“都察院既然已经认定李宏作奸犯科,他们完全可以自己酌情处理,他们犯不着专门把奏章送到内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陈宏不简单,他在朝廷里面有靠山!”

高谷刻意压低了声音,他这是明显不想让隔壁的王文听见。

“不管是谁,只要作恶,就要伏法。”

“什么人有那么大的势力,能让高阁老忌惮?”

陈循还没有反应过来。

“慈宁宫总管太监,李永昌!”

高谷憋不住了。

只不过高谷不清楚的是,平日人精一样的陈循,到底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装糊涂?

“当真?”

陈循坐不住了。

李永昌的背后,就是孙太后。

之前王一宁请求给朱祁钰生母的吴贤妃上太后尊号,接着都察院御史又上书弹劾李永昌。

作为官场老油条的陈循,瞬间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同寻常。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只能说这两份奏章,都牵扯到了慈宁宫,都牵扯到了孙太后。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注:本故事为虚构,读者朋友们理性观看,另外主角是以穿越为刘备的身份争霸天下,喜欢蜀汉的朋友可以看看,多谢各位了(???????)?*。东汉末年,汉庭衰败,朝廷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各方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而大学生杨武在家熬夜玩三国群英传时,不幸猝死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了刘备,刘大耳。而故事也从黄巾之乱开始.........。刘宏:“刘备讨贼又是首功,朕封你为将!”刘备:(?˙▽˙?)。刘宏:“什么?你竟
小杨yy
三国草根:没作弊器只能拼操作了
三国草根:没作弊器只能拼操作了
东汉末年。江山穿越到大宦官蹇硕的义子身上,可他来的真不是时候,他的大靠山蹇硕事败,被砍了脑袋。现如今,大将军何进和宦官们鹬蚌相争,一死一逃,被士族们渔翁得利。江山为了自保,盯上了宦官带着皇帝出逃的良机,磨刀霍霍……“你、你别搂着我~”“再离我远点……”“别放手,呜呜……”江山沾沾自喜,斩获从龙之功,竟然还顺到了一个一副小倒霉样的“宫女”……
半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