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实验失败,几人脸上都没有多少惊愕和失望。
CRISPR-Cas9技术发展了这么久,失败率都居高不下,这还只是基因编译。
给脊椎动物植入人造染色体实验,这还是历史上的头一回,能成功才有鬼。
阮志宁拿起实验室的笔记本,开始详细地记录下小白鼠的状态,并对已经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复盘。
这种科学实验,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变化,甚至每一个意外,都可能成为找出问题所在的线索。
他详细地记录下小白鼠的生理症状,包括它的体温、心跳、呼吸频率,以及它的行为和食欲的变化。同时,他还通过显微镜详细观察小白鼠的血液和组织样本,寻找可能的异常。
为了找出实验失败的确切原因,阮志宁决定对小白鼠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他从它们身上取血样,将其送往基因测序机器。他还收集了它们的皮肤、肌肉、器官和脑部的组织样本,准备进行显微镜分析。
他希望从分子层面上找到一些线索,解释实验失败的原因。
这是一项极其繁琐且需要精确度的工作,每一个基因都可能是关键,每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
与此同时,戴定波和欧阳妍忙于另一个任务——他们需要监测小白鼠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体温和脑活动。他们还需要记录小白鼠的行为和外观变化,如食欲、睡眠、情绪和活动。
要想了解基因疾病如何影响小白鼠的整体健康和生命质量,这些步骤是必不可少的。
几个小时的忙碌之后,实验团队总算是拿出了初步的结论。
实验手术不但失败,而且失败的十分彻底!
阮志宁发现,小白鼠的新染色体已经严重受损和不稳定,存在着许多突变和缺失。
它们的原有染色体也受到了新染色体的影响,失去了正常的功能和结构。小白鼠的基因处于混乱和紊乱的状态,它们的细胞正在快速死亡。
换句话说,这只小白鼠患上的基因疾病是不可治愈的,是致命的。
戴定波和欧阳妍也很快带来了坏消息——小白鼠的生命体征正在迅速恶化,它们的行为和外貌正在逐步崩溃!
小白鼠失去了食欲和精力,进食量少得可怜,且正在遭受疼痛和抽搐的折磨。
而体内情况更是糟糕——恶性肿瘤在全身蔓延、溃疡和感染。
“完蛋。”戴定波看着实验报告,一脸蛋疼,“失败成这样,我觉得对照实验都不用做了,撑死就是死的惨一点和死的没那么惨的区别。”
“这就是你花费一周想出来的东西?”欧阳妍指着快变成一堆腐烂蛋白质的小白鼠,抨击了一句,“对照实验还是要做的,不过我们现在必须分析出,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加入这对人造染色体,会导致小白鼠出现那么严重的基因病?
这里面是什么机制?
如果是发生在人体身上的常染色体病,其大概分为三种——三体综合征、单体综合征和嵌合体等类型。
但人体的情况不能完全套用在小白鼠上,而且小白鼠也并不是一般的常染色体病,它是由于体内多了一对人造染色体,才得了基因病。
研究着,很快就到了下班时间。
“这次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方向没有问题。”卢明方把实验报告放下,颇为满意的说道,“我们要不要公布一下这份失败的方案?”
反正整个方案是失败的,被人抄走也没事。发出去还能引发一些关注,让人们能够提前适应一下“基因手术”这个概念,降低人们对这种技术的排斥。
如今基因手术已经初有眉目,宣传攻势也不该落下。
不然到时候,整个基因手术项目成熟,却因为人们对其强烈的抵触而告吹,那笑话就闹大了。
“有道理。”邓立彬颇为赞同,“确实应该消除人们对我们的成见。这个过程需要耗费不短的时间,必须从现在开始抓紧。”
这边在探讨着未来,另一头两个高材生则仍旧对着那可怜的小白鼠打转。
欧阳妍不遗余力的打击戴定波:“还拿起科技这把裁刀,编织生命这件美妙的衣服……有的人编出来漂亮的旗袍,有的人编出来使用的围巾。你呢,你编出来了什么?几块破布?”
戴定波很低很低的嘀咕了一句:“实验又不是完全没收获,怎么能说是几块破布呢,至少也是件氢驱内衣嘛……”
“你说什么???”欧阳妍瞪大眼睛,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没什么,我说可以下班了。”
“你别走,你刚刚说了什么?”
这俩冤家对头要玩多大,实验团队的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们以极快速度收拾好个人物品,把实验室钥匙往桌上一拍,一溜烟全离开了,整个过程不超过20秒。
其中甚至包括了邓立彬教授。
……
就在基因奥秘实验小组遭受挫折时,金陵大学的一间办公室内,天文系的教授,姚致清院士终于空闲下来,能审一审“天体”奖的投稿了。
五大奖到了最高委员会这一层,评委已经有资格看到论文的撰写者。
金陵大学的天文系有多强大——足足四名院士,其中两名都是“天体”的评委!
“多了一篇稿件,不错啊。”姚致清推了下眼镜,“这说明组委会对这篇论文高度认可,值得一看。”
其实在姚致清心中,第一届“天体”得主将毋庸置疑是薛雷教授。
通过施加外部影响,加剧或降低恒星的演化过程,这个发现绝对可以说是极具颠覆性,极具实用性的!
“嗯?阮志宁已经审过这篇论文了?那么快?”同样有“天体”后台权限的姚致清怔了一下,“评价还挺长。”
想着,姚致清看了眼论文的标题。
《论现今宇宙质能说在时间层面的局限性》
“这标题……”纵然是姚致清这等权威专家,在看到论文题目之后都难得的愣了神,“能被复审组委会通过?”
姚致清不可能不知道,这篇是阮志宁和李清芳共同的研究成果。
而且他们也验算过这篇论文,绝对正确,毫无疑问。
但现在,居然出现了质疑的声音?
作为当事者的阮志宁居然还第一时间给了批复?
“时间层面的局限性,并不一定是指错,更有可能是扩展补充。”被彻底勾起兴趣的姚致清翻开论文,开始一字一句的看下去,“有意思,有意思。”
这篇论文以一种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一个十分深奥的概念:宇宙质能的“消失”。郁晓宜认为,十几亿年前,现实物质、暗物质与暗能量加起来的质能确实占据了宇宙总质能的100%,而现在只占95%,这就意味着有5%的质能在这十几亿年间被隐藏了起来。
足足半个小时。
看完之后,姚致清在心中对薛雷教授默默说了声对不起。
不管别的评委怎么想,在他心中,“天体”获奖者的天平,已经开始晃动。
姚致清对论文的作者升起了浓浓的好奇:“这成果有点惊人,谁写的?”
然后,在署名栏,姚致清看到了郁晓宜的名字。
郁晓宜?
这不是他的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