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之佐助想要充满美好能量

第八十四章 黑绝的诱惑

第85章 黑绝的诱惑

“就此离开吧,我们回雨之国。”

长门面无表情,开始通过控制的佩恩转移本体,离着五六米距离站在一旁的带土不置可否,虽然他有些好奇,但长门明显不想透露任何的情报。

长门先行离开,带土在原地稍等了一会儿,发现绝依然没有回来后,他皱了皱眉,向着那个结界的所在奔去。

现场是大战后的一片废墟,巨大的深坑之中,又有着极多裂缝与小型坑洞,到处都是战斗的痕迹,却又有一栋房屋完好存在。

看上去有些奇怪。

此刻,房屋内空无一人。

所以,绝呢?

绝,或者说黑绝,代表的是宇智波斑的意志,是对他的监视与制衡。

但现在,黑绝不见了?

一时间,带土分不清自己心底到底是希望黑绝就此人间蒸发,还是希望黑绝还会再回来。

“月之眼计划……长门……”

带土在内心自语,联系到宇智波鼬、小南还有绝的消失,以及现在长门的态度,他总有种计划越来越遥远的感觉。

“琳。”

直到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女孩的音容笑貌,带土才收起了短暂的迷茫。

他要创造一个有琳的世界,而且,还得是一个和平的没有战争的世界。

那是只有月之眼计划才能做到的事情。

……

佐助带着小南离开了原地,出现在一处僻静的林地,取出了天羽羽斩。

在同长门交战的过程中他就发现了,天羽羽斩也不能完全封印住这黑绝的意志,让它醒来了。

当然,醒来归醒来,终究有些天羽羽斩本体的压制,它完全无法脱离。

所以就像现在,黑绝从封印空间中慢慢挤出了部分黑色液体,逐渐形成了一个黑色的脑袋,但这就是它的极限,而且还是佐助放任下的结果。

只要佐助一用力,就能将它踹回封印空间,但过不了多久,它又会钻出来,锲而不舍,格外顽强。

想到天照的火焰也不能立刻将之化作灰烬,与白绝的部分对比明显,佐助明白,这个黑色部分,黑绝,恐怕是有着特殊性的。

宇智波佐助。

在被突然的压制和封印后,黑绝早已经清楚了自己的处境,它被抓住无法逃脱已经是一个事实,只要佐助下定决心,它还是能被慢慢磨灭的。

‘这是一个危机,也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黑绝想到了佐助万花筒写轮眼图案,这个图案它是见过的!

千年前六道仙人的长子‘因陀罗’,就拥有同样的万花筒图案,也是血色六芒星!

毫无疑问,和宇智波斑一样,这也是获得了因陀罗查克拉的六道仙人后裔。

甚至,他比宇智波斑获得的因陀罗查克拉更多更完整,连万花筒写轮眼的图案都是一模一样。

如果能唬住宇智波佐助,让他也加入月之眼计划,甚至开启轮回眼……未必就比宇智波斑差啊!

而且……柱间细胞在哪,如何安全的融合,它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

这可比之前的条件好得多,唯一的缺点在于它阶下囚的身份,以及如何获取佐助的信任。

这是分头下注的行为,但无论是宇智波斑,还是宇智波佐助通过轮回眼与神树开启无限月读,对它来说没有区别。

只要能活着,它黑绝等得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