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炼丹

第23章 陷阱

号角声响了起来,百余人的佣兵团从萎靡的状态完全苏醒。

这个佣兵团离开上一个城镇的时候,还有一百八十人左右。众人远远地看到大型机械兽的同时,便有五十多人瞬间被狂暴的大风吹散,不知道是否已经深埋黄沙。一百个注册过的佣兵团正式成员,现在只剩七十多个;其余的,都算是临时佣兵,过来刷履历的。履历足够丰富,就有可能被某个佣兵团接纳为正式成员,成为注册佣兵。

如今剩下的这一百二十余人,大部分都是战士,有十几名法师,以火系法师为主。林铭以黑暗系法师的名义加入,方珂则是书吏。团长很有留下方珂成为正式成员的意向,用语言试探了几次,方珂都明显拒绝了,只好作罢。

众人翻过山丘,果然看到远处有一片绿洲。

绿洲中有一汪清泉,亮晶晶地折射阳光,看起来清甜无比。

“有问题。”

方珂看到绿洲,内心生出一种不确定的感觉.

一边跟着大部队朝绿洲的方向走着,一边沉思,这种奇怪的感觉源自内心的哪个想法,或者是哪些回忆。

林铭转身,小声道:“有什么不对吗?”

方珂点点头:“很奇怪,说不上来的感觉。刚才看不出来,现在离得越来越近,我怀疑那里可能有危险。”

林铭嗯了一声,看向佣兵团团长的方向。

众人行走到中间,团长带着一个小队开始加速前进,甩开了脚力稍慢的人。此时,已经领先林铭等人几十米远,速度越来越快。

团长和卡斯帕等人,把战意全部转移到了双脚上,将黄沙蹬地飞起,在沙漠中跑出来百米冲刺的速度。

“来不及阻止了。估计跟他们说,他们也不会停下来。”林铭语气有些凝重。“毕竟我们只是感觉,没有证据。”

“林铭大哥,你也觉得那里有危险?”方珂问道。

“我天生就对某一类型的法术的气息非常敏感,”林铭点头。

“你们在说绿洲?”一旁的法耶忽然插话道,手中拿着一个罗盘一样的器物,看到林铭和方珂转头看他,充满歉意地一笑,继续道,“我的探测器显示,前方有不弱的能量波动。”

这个器物,是法耶在普塔学院念大六的时候,因为要准备一个考古相关的大课题,选修了一门量化法力的课程,自己摸索着炼制出来的,最终把设计图交给学院,作为这门课的结课设计。授课老师毫不吝啬地给了他第一名的成绩。

法耶于是又对结课设计升级了几个版本,最终形成了能够探查一公里内能量波动的器物,一举让他毕业后成功留校任教。这一类的器物,后来被称为法耶盘,以纪念它最初的发明者。

方珂揉了揉眼睛:“团长他们不见了。”

“应该是已经走进了绿洲的范围,”林铭皱眉道,“没有人影了?”

他们三人距离绿洲也不到五百米了,已经看不到团长带领的小队的人的身影。

“我们还要继续靠近吗?”

周围已经开始有骚动声,人们停了下来。

“不好!”林铭忽然叫了一声,拉着方珂往反方向跑去。

来不及了。

大部分人虽然都停在了原地,但是,绿植迅速朝着众人蔓延了过来。

绿洲中的清泉涌起一股水花,冲天而起,化作喷泉。

水滴溅落的地方,以极快的速度,长出一株不知名的花朵,花瓣质地坚硬,周围一圈是绿色,中间是紫色,通体泛着紫色的光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