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轻歌

第161章 红旗飘扬

第163章 161,红旗飘扬

曹梦醒没想到梁小玉会谈的这么决绝。

铁城市区的代理权可以放手,但是一同把柳树县也给取消掉,着实有点出乎意料。

但是他现在没心思去管这事,怎么谈,随她去吧!

吴宏海和赵志洋长吁短叹的回到庆和酒厂和郑永平报告情况,完全是一脸的败相!

你们不是非要谈来谈去的吗?

现在倒好,小姑奶奶把他们都谈死了!

虽然郑永平火冒三丈的破口大骂,觉得合作关系转变的如此绝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其实未必是坏事。

想要做大做强,早早晚晚会有这么一堂课,让庆和酒厂的人知道,商战不讲情面,而是要遵守规则。

现在,只不过是梁小玉提前给他们上了这一课。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了。

这些琐事暂时不用曹梦醒去考虑,他在以最快的速度去完善自己三省九城的组织架构,然后努力把企业管理落到地上。

然而一通电话让他不得不暂且的放下这些事情。

电话是江一琳打来的。

新建的学校基础工程基本完成,两天之后要举办一个建校仪式,以此来纪念逝去的张志坚校长,还有这个重建的校园。

“教育-部-门的领导给我打了电话,邀请你和我一同参加。”

江一琳的话语里既有激动,也有一些悲悯。

“学校要建完了吗?很有效率,你有没有亲自去看一看?”

能把资金用到实处,那就比什么都强。

“我……一直没有去……”

江一琳依然走在那个死胡同里出不来。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如果眼看着自己的老师和长辈因为自己而逝去,那种愧疚和难过的确需要时间淡化。

“好!我一定参加!”

曹梦醒肯定的说。

去看一看重建的学校,不仅仅是为了给张校长以及孩子们一个纪念和希望,借着这个机会,他也想带着江一琳走出大山。

这件事,总得有个结果。

川渝机场,人流涌动。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这么多的旅人行色匆匆。

在人流之中,江一琳站在那里望眼欲穿的寻找着曹梦醒的身影。

这段时间她瘦了很多。

身体的伤口已经完全愈合,只有一道心门始终无法关闭。

曹梦醒看到略显稍弱的江一琳,多少有些心疼。

他快步走过去,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不管旁人异样的眼光,真想就这样一直抱着她不再放手。

“川渝的机场好像总是这么多的人!也不知道都在忙什么。”

曹梦醒笑了笑,说着自己的疑惑。

“好像是有什么活动。你看那块广告上不是写着吗?什么白酒论坛发展峰会……”

江一琳在等待的时候,一直在看着四周。

硕大的广告屏幕一直在滚动,内容她看了一遍又一遍。

“发展峰会?”

曹梦醒顺着她的指示看过去,确实是这个名头。

川渝有白酒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开展全国性的行业发展峰会,的确非常合适。

“走吧!”

曹梦醒点了点头,干哪一行,就对哪一行更关注,他现在只能算这个行业的小学生,有很多宏大的画卷他想都想象不到。

崎岖的山路上,车辆行驶缓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