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中残余的天雷已经被他炼化,虽然还有一部分能量残存,但是已经不会影响他正常施法了。
而且他感觉到第三道天雷即将落下,他也没有时间继续炼化能量了,只能先把第三道天雷渡过再慢慢炼化了。
又过了半刻钟,第三道天雷如约落下。
这一次,张文没有了阵法的保护。
还是先放出五帝华盖伞抵挡,不过这次连一息都没坚持住就被撕碎了。
然后张文又祭出了五行天罗伞。
当初五行天罗伞的设计理念就是按照五帝华盖伞来的,所以同样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
五行天罗伞发出五行灵光和天雷纠缠在一起,如果仔细看就能看到在这五色灵光之中,还夹杂着细小的金色雷弧。
这些自然就是天雷竹中的辟邪神雷了。
有了辟邪神雷的帮助,五行天罗伞和天雷纠缠了很长时间,也极大的削减了天雷的威力。
可惜最后还是被天雷突破,重重的霹在了五行天罗伞之上。
天罗伞也瞬间被霹飞,灵性大损,心神相连之下,张文也是一口鲜血喷出。
不过这是天罗伞被霹飞的这一下,天雷的威力又被削减了一些。
剩下的天雷还有四成威力。
张文见状便也不在隐藏,直接飞到空中,转身一遍,竟然变成了一头近千丈长的深青色木蛟。
“这?难道张道友真是妖兽化形?不对啊,妖兽不是必须在八级的时候才能化形吗?”
山下的元婴修士们看到张文变身皆是大惊。
原因无他,实在是太震撼了,让这些修士不得不考虑这个匪夷所思的情况。
虽然无论是元婴修士渡劫还是妖兽未到八级就化形都是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但是两者加起来一看似乎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就是张文其实就是一头木蛟,只不过不知道吞食了什么天材地宝而不用到八级的修为就化成了人形,而且无人能够看出来。
现在他这次说是凝结元婴,其实就是突破八级妖兽。
天上的雷劫其实就是他的化形之劫。
这个解释听着就比张文以人族修士之身在突破元婴的时候渡劫合理多了。
不过转念异象这些人又觉得不对。
要是张文真的是妖兽的话,那么他渡劫之后的这段时间毫无疑问是他最虚弱的时候。
这样的话他叫来这么多元婴修士不是在找死吗?
要知道一头八级妖兽可是浑身是宝啊,要是能够斩杀掉,就算被他们这么多元婴修士一起分润,也能得到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山下这些人心中的纠结,张文自然没有去理会。
天雷落到他巨大的蛟龙之身上,立刻颗炸出来一个巨大血洞,里面的脊骨清晰可见,甚至能够看到内部的结构。
昂!!!
砰!!!
张文吃痛大吼一声,整条龙落到山上,发出沉重的闷响。
不一会巨大的龙躯消失了,张文变回人形,在他的背部一样有一个血肉模糊的伤口。
甚至能从山口之中看到前面的内脏。
张文盘坐在地上炼化体内的天雷能量。
现在他也不想管山下那群人了,因为他能清晰的感觉到身体的伤势有多严重。
要是不能快点把体内天雷的能量炼化,他这个伤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呢。
山下的众人看到天上雷云缓缓散去就知道雷劫已经结束。
而且他们能感知到张文并没有陨落,他的气息还在。
虽然有一些虚弱,但却源源不断的向大家宣告他已经渡劫成功,正式成为了一名元婴修士。
“几位道友,我家公子已经渡劫成功,现在应该正在疗伤,还请诸位移步,我们会好好招待你们的。”
这个时候钱万站出来招呼一种元婴修士。
现在张文已经渡劫成功是谁都知道的了,他们在这里干看着已经没有必要了,不如先去休息一下。
也让妙音门能在这些元婴修士眼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汪菡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早就准备好了,会全力招待这些元婴修士的。
张文这边在炼化天雷能量。
他的神识海之中,长得与他一般无二的元婴紧闭双目,数道电弧在上面闪烁。
神奇的是,在元婴坐下,竟然有一个五色莲台,莲台不停释放着柔和的五色灵光,冲刷着张文的元婴。
在灵光的洗刷下,原本爆烈的天雷也变得柔和起来。
要不是这样,带有天雷的元婴早就被击碎了。
而现在,爆烈的天雷却变成了张文凝实元婴最好的帮助。
这个五色莲台自然不是凭空出现的。
还记得张文凝结金丹是在金丹表面出现的莲花纹路吗?
一开始只是一个花苞,炼化了金丹雷劫的能量之后,纹路从花苞变成半开的状态。
而随着张文修为的不断提升,莲花也在他的修为到结丹后期巅峰的时候完全盛开了。
他突破的时候,金丹中的能量一大部分凝聚成了他的元婴,剩下的一少部分就凝聚成了元婴坐下的莲台。
这个莲台给张文的感觉就像是他的本命法宝,不需要炼化温养,就能发挥出最大的额效果。
而且这个莲台可不是只有让天雷能量变得柔和容易被炼化这一个功效。
他还有一个功效就是保护张文的元神。
众所周知,修士在凝结元婴的时候是要经历心魔劫的。
张文自然也不会例外,可是当刚一开始,他就感觉到元神一阵清明,心魔劫的种种幻想立刻消失。
而他感觉到,让他快速结束心魔劫的就是这个莲台。
虽然不知道这个莲台是不是只能存在于他的神识海之中。
可就是当前表现出来这些效果,就算真的只能在神识海中,不能被取出,也是一件难得的至宝了。
在山顶上做了三天三夜,张文身体中残余的天雷能量才初步被炼化。
虽然还有一些剩余,但是却不会影响到他肉身的自愈了。
背部的伤口痊愈之后,张文也离开了山峰,来到了妙音门的大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