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全镇的希望
陆燕歌惊于眼前所见。
雷石的这盏“锦绣灯”,横看去大略像一个圆柱,但其轮廓并不十分规则,而是有一些凸起的弧面。所有的弧面上都可以见到从浅红至深红的渐变,并有鲜明的磨砂掠影。
而竖看去,或者说从下向上看它的切面,一种惊艳之感油然而起。
原来它的借鉴是古时用的竹制书简,每一个凸起的弧面排在一起,就像卷起来的竹卷被放大。更妙的是它在一侧延出来一个开口,像一个巨大的逗号,锦绣立书、书言锦绣,倏然有了几分盛世开卷的意味。
切面上缭绕着祥云的纹路,由金色的金属镂空而成,既是装饰也是加固件。
如何衬托一种锦绣,眼前是陆燕歌这一路看下来从未见过的诠释。有些灯精细有余、气度不足,有些则是以纺绣元素入灯,在这片地域毫无新意可言,还有一些营造花团锦簇,工艺虽上乘,形制却落了俗套。
这盏锦绣灯整体简洁,不见丝毫堆砌,稍有远望也可见其清晰轮廓,而不至于只是一团惹眼的红。
继而往里走,陆燕歌有一种刚刚那只是开胃菜的感觉,眼前这片风格迥异的灯饰,让他这个看遍天南海北灯饰的人,目露满满的钦佩。
莲灯其实特别难做,如果用红,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红莲业火”,在佛学中此为八寒地狱之火,万不能让人想到这里。而若用金,莲瓣密致那么一排,活脱脱一个沉香救母的故事,尤其是在立地座灯上,这个难题将被无限放大。
而雷石选择用莲蓬来做水池灯,莲蓬七孔成七缕射灯,置于水池之下映现旖旎波光。而立地座灯则是在方形的铜制主体上,镂空出莲叶倩影。至于小径灯和草坪灯,都不见浓炽的莲花意象,雷石的设计或是通过元素点缀或是通过意境侧写,装点出秀雅与静谧。
有没有花过大心思的物件,一眼就能看出来,灯饰如此,其他亦如此。
件件灯饰,让陆燕歌的内心升起莫大的触动,站在他的视角,雷石的灯饰透着一种练达。不论理念还是技法都有其道,没有多年闯荡业界的厚底子,根本不可能呈现得如此自如。
而尤为重要的是,雷石的灯透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感,以他们的手笔,哪怕繁华都市人潮如织的步行街,也完全可以驾驭。
现代感是个千人千念的词,但其本质无非是中华与世界怎样的一种连通,正如早已开建又在不断扩充的“世界之窗”,把世界搬到中国,在公园式的乐园里交织中国梦想与西方想象。
回归灯饰,其本身的使命就注定亟需向着现代感策马扬鞭,一切都在热腾地进步,向着千禧年阔步进发,作为一种饰物,须有更超前的意识才有更好的增色添彩。
协会里所言的“西技中魂”正也是这个方向的思量,我们有强大的文化自信,缺少的是以更优的技法、更有想象力的表现进行演绎。陆燕歌本是觉得纸言易、躬行难,直到了他遇见了雷石、遇见了此刻。
全程下来,苏清石都很沉默,并没有如一个向导那般介绍许多。他的心境与当年酒店竞标时完全不同,那时他巴不得自己有三张嘴,好好向人们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盏灯、又是历经了怎样的创意锤炼才最终实现这样一盏灯。
如今的他,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把一切交给眼睛。灯饰就是做视觉,人又几乎都是视觉动物,看着好它就是好、看不下去少来打扰。
如果一件灯饰需要长篇的解释,才让人感叹“啊,原来如此”,它不可能被更多人看上,更不可能在市场走得顺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