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长生:从修炼金刚功开始

第一百六十七章 平庸且活着,前进且蹉跎

第170章 平庸且活着,前进且蹉跎

这种神奇的蜕变,持续了片刻后,便恢复了寻常。

苏夜双眸中,金色与紫色的流光,一闪而逝,紧接着,他扫视着庭院内的一切事物,感觉周遭的一切,都在为他的突破欢呼雀跃。

“终于打破了十点资质的瓶颈,将资质提升到了十一点!”

苏夜凝视着面板上的资质那一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原本在炼化了玉髓晶后,他的资质就已经接近十一点大关了,如今他将破浪剑法修行到了超凡之境后,终于成功的打破了这个瓶颈,将资质提升到了十一点!

“如今资质达到了十一点,不知道我的修行效率,提升了多少?”

盯着面板上十一那个数字,苏夜这般思索道。

十一点与十点相比,看似只是提升了一点资质,好像没有多大的提升。

但苏夜清楚,资质越往后,哪怕只是提升个一两点,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说是天壤之别,确实有些夸张,但提升个数倍效率,应当没有问题。

“试试看。”

苏夜心神一动,随后便修行起了从云家宝库中,得到的另外一本功法,摘云手!

而仅仅一柱香的时间,他便将摘云手修行到了大成阶段,紧接着,一个时辰后,他便将摘云手,修行到了圆满!

这修行效率实在太快了,简直恐怖如斯!

而摘云手修行到圆满后,也只是给他的天赋,带来了细微的增幅罢了。

显然,他的天赋达到了十一点后,想要再次突破,就有些困难了。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能提升一点是一点。

苏夜接着修行摘云手,没有丝毫的停歇,他又花费了一下午的时间,将近傍晚时分,他便已经将摘云手,修行到了超凡之境!

“增幅的效果很小,但也聊胜于无吧。”

苏夜细细感悟了一番,随后微笑着轻语道。

“如今,我的天赋达到了十一点,就算将最后一本横贯刀法,修行到了超凡之境,恐怕也只能获得微不足道的天赋增幅。”

苏夜凝视着右手上闪烁不定的银色锋芒,思索道。

上次征战云家,穆主管从云家宝库中,得到了三本较为不错的功法。

如今苏夜已经将其中的两本,都修行到了超凡之境,只剩下最后一本横贯刀法,还没有修行。

而兑换堂内的功法,最好的那几本,也只是和云家的这三部功法相当,就算修行了,也无法给他带来明显的提升。

接着,他转换了思路,想到了有些神秘的金刚功,以及那位天山祖师创造出来的紫霞诀。

“不知……以我现在的天赋,能否将超凡之境的金刚功,突破到下一个阶段?”

苏夜神色微凝,自语道。

这部云游道长传下来的金刚功,十分神秘、特殊,具有极好的淬体功效。

而且苏夜发现,越是将金刚功修行到高深的境界,就越能感受到这部功法的奇妙与非凡之处。

想到便做,苏夜伫立在庭院中央,随后开始修行起了金刚功。

虽然已经有数月时间,没有修行金刚功了,但苏夜此刻神魂强大,早已将金刚功的所有招式,熟记于心。

时间缓缓流逝,一段时间后,天边鲜红的落日,沉入了灵雾缭绕的群山,绚烂多姿的晚霞,悬挂在色彩斑斓的晚空,几只云雀,振翅啼鸣,双翅带起晶莹的雨露,将傍晚的美景,演绎的淋漓尽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修仙太难,做任务会死人的
修仙太难,做任务会死人的
穿越成修仙菜鸟白婉儿,为救师傅还魂,要炼制天下第一丹药。做任务,寻药材。神兽妖兽的毛是不好拔的,上古神树的果子是不好摘的,鲛人的眼泪是不好骗的……面对失败死亡接近百分百,成功接近零的任务,白婉儿只能发挥脸皮比墙厚,嘴皮子比油溜的功夫,一点点靠近目标。没想到还还收获了……
写一写挺好
开局签到轩辕剑,老祖吓跪了!
开局签到轩辕剑,老祖吓跪了!
开局只签到破剑?没关系,我能让签到奖励万倍增幅,直接变成签到轩辕神剑!灵根垃圾,只签到上品灵根?没关系,我能万倍增幅,直接变成签到万古无一的创世灵根!不会炼丹?没关系,我直接签到仙帝级精神力,手搓仙丹!且看手握签到奖励万倍增幅的李锋,如何只手遮天,碾压天才,将一切宝物和仙子尽入怀中!
肥龙果酱
修行讲究天赋跟脚?但我上面有人
修行讲究天赋跟脚?但我上面有人
谁说死后归故乡?何处青山不埋人。万念俱灰的青年在山头伫立良久,猛然闭眼一跃而下。说来也巧,临近落地却被“人”所救。.....这里是修仙世界?我没修为怎么办???:没关系,只要你想,我会出手!
重骑兵
魔龙老祖两岁半,抱着死敌喊爸爸
魔龙老祖两岁半,抱着死敌喊爸爸
堂堂魔龙老祖,竟在和死敌决战前被雷劈成两岁半小娃娃?被迫喊爸保命?一到天界,就要给她选十个童养夫,二十个优质备胎?行,既然你这么闲,那就别怪本龙天天给你找事做了!哮天犬的牙不错,拔了!天上老君的宫殿不错,掀了!王母娘娘养的万年锦鲤不错,炖了!牛魔王对大公主一往情深?这红线,我牵了!王母娘娘不让玉帝纳妾?这媒人,我做了!要问坏事谁做的?那绝对不能怂,肯定的留下字据:我是凤渊女儿,请找我爸爸要赔偿!小
顾雪凝
沉浸式西游
沉浸式西游
用读者乐于接受的语言,完善古典名着的情节,讲述各型人物、神魔的成长故事,力求展现真善美的力量。
翰林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