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日不落

第十九章 邺山讲舍(三)

“不进取,只知守旧的话,蛮夷日渐强盛,而我中国却原地踏步,外辱不生?怪也!”

“诸君以为,如何?”

想改变古代读书人的思想是很难的,但郑森觉得自己有必要试上这么一试,因为他所处的时间和地点都很合适。

大明朝立国二百余年,时至今日已然不能满足许多人的生存需求,各种矛盾丛生,这叫内因,而外果则是西方大航海时代带来的蝴蝶效应,给大明带来了一个新的窗口。

但是,光这还不够,江南的读书人牢牢掌握着大明的权力,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会轻易改变现状的,维持现状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郑森在哪?

福建,福建多山少田靠海,靠海不吃海,脑袋有大海。

光靠打鱼能有几个钱?海洋贸易才是大头!

所以这里的读书人最是变通,读书不成便经商,虽说江南的读书人也有很多这样的,但福建的情况更彻底,而经商就代表更聪明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更能看通某些事物的简单道理。

“...”

不过多年的知识灌输不是这么容易能够转变的,郑森见众人神色踌躇,左顾右盼似有所思,于是提议下山观炮。

邺山脚下,有不少小商小贩在此售卖吃食货物,因着山上有上百名秀才举人老爷,侍奉他们的仆从家丁加在一起就有好几百人,这些人个个不缺钱,自然而然便在此地形成了一个小集市,专供邺山上的人服务。

时稻子尚未收割,农人散落田边闲聊。

“今年还算丰顺,能有个好收成!”

“是啊!郑总兵还领了兵去剿匪,不怕贼人来抢粮食了,能过个好年了。”

农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土地了,他们奢求不多,年景好能吃上口饭活着就已经不错了,更多的时候其实只能靠借贷过活,而福建不比江南,这里山多田少人又多,一家人往往只能靠三五亩地吃饭,根本不够生存,所以只能指望海贸。

“咦?山上的老爷们怎么都下来了?难道又要去府城喝花酒,啧啧,真让人羡慕!”

“哎哎哎,不是,他们朝东边去了,一群人都去了,干嘛啊这是?”

“去瞧瞧,说不定能讨到赏钱呢,走!”

邺山脚下的农人见到了新鲜事,一群秀才举人老爷放着府城不去,反倒来这江边村子看热闹。

“诸社兄,这便是我从佛山雇来的工匠,他们现在正在研究铸炮。”

郑森带着他们下山,来到了邺山东边的村落。

董腾在此负责管理这些工匠,房屋则从当地村民手中租借,而造炮所需的工具等也从海澄就近运了过来。

“铸炮?铸的是红衣大炮吗?”

蔡春溶问道,他原以为郑森给他们看的是什么新鲜厉害玩意,却没想到只是区区铸炮而已,天下四野,哪里不能铸炮?

郑森瞥了他一眼,说道:“寻常铸炮需要多久?”

蔡春溶不说话了,他哪知道这些?

赖继谨眯着眼睛回应:“平和多贼,家中曾募炮匠一二铸过几门子母炮以备贼人,寻常火炮怎么也得旬月才能造出。”

“是也!”蔡春溶跟着附和道,装作一副自己也知道的样子。

众人此时朝郑森看去,不知他有什么名堂。

“这炮,只需数日功夫!”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天灾人祸,十室九空。徐闲在徐达的强坑下,来到了大明。他将凭一己之力,救崇祯,挽民生,收台湾,占北美。凭借一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力量,造战船,入深蓝,并世界。打造一个万邦来朝的大明帝国,更打造一个铸剑为犁的和平世界。“我要让日光照处,皆为大明土地!让月光撒落,全是大明公民!”
烟雨蓑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