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有些人沮丧,有些人害怕,有些人则是神情大变。
不过怎么样都无所谓了,反正现在刘协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与袁绍长期休战之后的天下局势,开始朝着二分天下的方向进展。
西边的关中代表正统的朝廷,东边是四世三公汝南袁氏的代表袁绍。
东西二分天下的态势非常明显,而其他的军阀诸侯。
则显得有些微弱,益州刘璋虽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
如果认真开发进行发展,实力肯定不会弱,但是刘璋是典型的摆烂型诸侯,只想守着自己家的这一亩三分地。
对天下局势不怎么关心,也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
反正就在益州当土皇帝过逍遥日子,快活享受就完事了。
当初无论是董卓乱政时期,还是袁术攻占洛阳称帝的事件。
益州都像是空气一样,毫无反应,更加别说是帮助朝廷了。
总而言之全程都没有什么存在感,实在是让人感叹。
当然了,这也代表着益州是个好捏的柿子,是快不可多得的肥肉。
另外一个值得警惕的诸侯,就是江东孙策了。
虽然南方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开发,因此占据江东部分地区的孙策。
与关中朝廷或者袁绍相比,实力都过于弱小。
不过他当初打败董卓,收复洛阳,确实是有一定的实力。
要不然也不可能取得那样的战果。
明面上,孙策是忠诚朝廷的人,但是实际上,应该是个野心家。
是那个不会甘心久居人下的人。
表面上看,他当初以讨伐董卓为名,收复洛阳,确实收获了很多人的赞赏。
也有很多人认为他是朝廷的忠诚,心向朝廷。
但如果他真的心向朝廷,为什么不对朝廷交粮纳贡?
总而言之,孙策也是日后的敌人。
讨伐益州刘璋,已经在刘协的心里,作为既定事项存在,需要尽快完成。
可是目前,朝廷的改革,还是想要进一步的完善。
于是根据上次的改革,刘协与百官开始商议,完善上次改革举措的事宜。
细节问题,商讨了几个时辰以后,最终敲定。
完善的关键,还是在裁军以及裁撤多余的官员和政府机构的问题上面。
完善当然和改革不同,这次需要完善的地方,并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这件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引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满。
“今天陛下召集群臣是为了商讨袁绍的事情,结果却半途中止,开始商议与之没有关联的,完善改革举措的事情,我们不是应该优先应对袁绍吗?”
类似这样的抱怨,时不时会听到,幸亏了刘协以仁慈和宽容着称。
就算有大臣和他意见不合,甚至批评他,刘协也不会去计较。
如果是以前的皇帝,敢这么抱怨,高低得来个处罚。
可是刘协还是忍不住,在心里暗自吐槽,就算继续商议袁绍,你们这些大臣也得不出什么有用的结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