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法师之万火臣服

第四十三章 挑战

那名同学直接被他这副姿态气的气血上涌,眼珠子都有些发红了。

他迅速连接好了星轨,是初阶二级的冰系魔法-冰蔓.凝结,一道冰线迅速蔓延向了邓复升脚下。

就在即将命中的时候,只见光芒一闪,一面厚重的钢盾挡在了邓复升面前,将那道冰线拦下。

“别看邓复升这小子平常那么狂,但人家狂也有狂的资本,人家爸爸是一名本地猎团的干部,还是个中阶法师,可没少往他手里塞好东西。

那面衰蚀之盾就是他爸塞给他压箱底的宝贝,这盾牌是灵级的,纯靠防御力就能抵挡战将一击。

而且这盾牌还有削弱元素效果的作用,唤出后内部可以塞入魔石供能,所以存在时间也十分长,堪称是极品!”

当凌修远正看戏看得津津有味时,这旁边突然传出来的这一声差点吓死。

他转头望去,就看到平时的几个小伙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

还不等他转头和他们几个打声招呼,围观的人群中忽然传出来了一阵喧闹声。

当它转头看去时,邓复升已经将他的对手逼至角落了。

此时他穿着一身铠魔具,一手正释放着深紫色的雷电,将对方的活动范围压缩在了练习场那狭小的角落里,对方无论怎么左突右冲都无法冲过他的拦截。

可以说怎么看邓复升的这幅姿态都像是个反派!

雷系本来就是战斗中效果最为霸道的元素系,而且邓复升还拥有着一整套魔具,凌修远实在不知道这样他会以怎样的形式输掉比赛。

凌修远眼看邓复升的比赛胜负已定,就转头继续向李家旭问出刚才没来得及问出的问题。

“咱们学校的决斗可以使用魔具?”

“校长规定的,说是到了大学甚至出了学校,人家可不会和你讲公平,所以不如在走出学校前就了解一下魔法世界的残酷。”

凌修远听了李家旭的回答之后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

他理解这种想法,魔法世界力量为尊,说到底魔具本身就算人家自身条件之一,不管是家里给的还是自己挣钱买的,得到了就是人家的本事。

就算是正规赛事,比如世界学府大赛,也是允许选手在比赛中使用魔具的。

还没等他继续再说什么,四周人群中忽然传来一阵哗然声。

当他转头望去的时候,发现场上的两人已经决出胜负了,邓复升不出所料的成为了最后的胜者。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到此为止的时候,邓复升忽然举手大喊:“老师,我想发出挑战!”

当被问及想要向谁挑战的时候,他将目光投向了宋衍明……身旁的凌修远身上。

“我希望挑战班级第一的凌修远,法师的战力可不止是按修为分的!”

当凌修远被老师问及是否接受挑战时,他一脸的不情愿。

倒不是怕他,就是纯粹的嫌麻烦而已。

高中的资源对他的帮助已经没这么大了,虽然第一的资源最多,其实前十的资源没有特别大的差距。

可邓复升已经一脸跃跃欲试的看着他了,再加上周围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一部分人已经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了。

这时,他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老师道:“老师,我暂时不接受挑战。接受的话可能需要加一个小条件!”

场边周遭瞬间变得喧闹了起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