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妖鬼乱世

第二百八十一章 本初还有闲心关注兖州

第282章 本初还有闲心关注兖州?

鲁肃走了,明明只是个徐州东城的来的新人,只不过他一走临淄的一整座刺史府却仿佛丢了魂一般。

简雍孙乾看上去脸上没了光彩,眼中没了光亮,连郭嘉似乎也多了几分沧桑,鲁肃走了,少了个可以使唤的兄弟,过去原本属于他们积攒下来的活计自然一股脑地重新回到他们的手中。

相比老老实实,从来都不欺负那位能算半个老乡的鲁肃,顾雍反而最近没什么感觉,依旧是每日上刺史府处理政事如常,偶尔在临淄逛一逛看看百姓是否有所诉求缺漏。

不过每日进刺史府迎着那么几双绿油油的眼神他也属实有些遭不太住,所幸这段时间他干脆与族兄交换了点政务,他跑去负责幽篁书院的发展以及收粮等事躲个安宁清净。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几千年下来总结的至理名言,人才不论于郡于县,于家于国都无比重要。

曾经的季汉若非人才凋零,丞相也不至于北伐之时陷入无人可用,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统率全军的局面。

何况现在的青州也早就丢掉了贫瘠的刻板印象,还有小有富足呢,尽管肯定暂且还比不上徐州富庶的根基,但他相信再给青州几年光阴,凭借来往北地上路,交好徐州糜家的这条线,超越徐州不是问题。

幽篁书院在他看来,当初定下的基调便已经很好,有三位大儒为招牌,招天下贤人入门授之以经文、授之以兵法,再令他们各择自己所好,因材施教,这可是条流水线产出人才的好地方。

他最近寻思着再加些刺史府上经常余下的蝇头小利,对一整座青州而言或许不算什么,可对于那些个幽篁书院的学子他们或许并非如此。

家境好的会将此看作这是他在同学们间脱颖而出的标志,此后愈加奋发上进,家境差些的则可以将此寄回家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

“六子,听说最近有不少学子们过了考核马上就要跟你当同窗了,不过我想你的年纪应该还是最小的吧。”荀幽眼尖,一把揪住了低着脑袋走起来不看路的陆逊道,这是法正最近给他取的外号,确实还挺合乎他的姓,荀幽觉得顺口,这么喊起来也挺有趣。

不过似乎这个外号在陆逊听来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他红着脸一副羞恼模样,压根没有开口回应荀幽的意思。

“你小子怎么还耍起脾气来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荀幽捏了捏陆逊那滑溜溜的白净脸蛋,忍不住气笑道。

看陆逊张牙舞爪却无可奈何的模样,荀幽只觉得有趣极了,若不是这个时候法正晃晃悠悠走了出来,只怕他还得继续折磨陆逊一段时间。

“子干先生的课上敢当堂瞌睡,你这家伙的胆子可是越来越肥了,现在康成先生与子干先生可都在西屋那边等着你。”法正看上去一脸幸灾乐祸道。

平日因为‘六子’外号这件事而与法正经常斗嘴的陆逊今日却仿佛心事重重般,一声也没吭,只是低着脑袋静悄悄地往西边走。

荀幽挠着头,不明白这精力旺盛的小家伙怎么今日像变了个人似的。

倒是成日与陆逊待在一起的法正仿佛早就发现了端倪般,趁着这个机会干脆替陆逊开口道:“六子他才几岁就独自离家,就算有个与他关系亲近的老仆,只不过在青州待了这么些年会想家想他那位自幼带着他的爷爷也算情理之中吧。”

荀幽有些汗颜,这些年他不是没有邀请过那位陆康太守来青州,不过或许是因为家族的顾忌,每每都被以各种方式给回绝了,久而久之他还真就忽略了这小家伙的感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