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大宋

第二百五十四章 《宋礼》和《宋法》

第255章 《宋礼》和《宋法》

赵祯不得不承认,千年的儒家文化,已经浸透在了宋人的灵魂之中。

要想改变宋人的文化思想,比他的军队打到欧罗巴还要困难。

至少,在赵祯看来,自己这一代是不可能看到“春秋文艺复兴”的,也不可能看到“启蒙运动”。

但是,这不妨碍他为后世可能出现的文化思想变革铺垫。

百年千年大计,始于足下!

于是,赵祯特别重视与国外文化思想的交流。

现在每年,赵祯都会派出学子前往波斯大秦学习,同时也会派遣使者去那里邀请学者访问大宋。

面对大宋皇帝的邀请,那些学者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毕竟,在这个时代,尊重知识的君主可没有几个。

这么一个尊重他们的大帝国君主,那更是独一无二的了。

特别欧罗巴小国的学者,当他们看到这些衣着豪华的访问使者,在一群本国贵族的指引下,来寻找他们的时候。

这些人全都是无比受宠若惊,他们这一刻觉得那东方的大宋才是他们的归宿……

在与外面进行交流的时候,赵祯也不会忘记,其实他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最为智慧的人。

他比所有人都多了一千年的视野。

在这个而立之年,赵祯也决定将自己的思想,用一些特别的方式,浸润到大宋上下。

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大宋改变。

……

“官家,您召我等前来,就是为了修着两部大典?”张士逊读着案台上的文书,疑问着说道。

这天,赵祯又将中枢重臣张士逊、吕夷简、章得象、范仲淹、杜衍、王德用、晏殊、包拯八人召到了崇政殿。

又是一场重要的中枢闭门会议。

“没错!”赵祯点了点头,很是肯定地看向众人。

“《宋礼》?”范仲淹也有些疑惑地看着自己案台前的文书,小声地念叨着。

说完之后,又自顾地认真对着文书看了起来。

所有人的案台上,都有赵祯给他们准备的文书,上面陈述着赵祯此次的着作计划。

等了片刻,当所有人都看完后,崇政殿又喧嚣起来了。

“怎样,诸卿有什么想法?”赵祯向底下的八位中枢大臣询问道。

赵祯的此次着典计划,一共要修着两本大典。

一部是《宋礼》。

一部是《宋法》。

《宋礼》将是如同《周礼》一般,重新为大宋的诸般礼仪及道德风尚,确定一个标准。

《宋法》却是如同后世的宪法一般,将为大宋制定一些基准性的法条。

《宋礼》是道德指导,《宋法》是法律指导。

一柔一刚,共同指引宋民的生活。

按照赵祯的想法,《宋礼》和《宋法》也不是一次修成,就永世不变的。

这两部大典,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修订。

大宋的礼法,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变化。

另外,在《宋礼》《宋法》的适用范围上,赵祯也有了想法。

在赵祯的计划中,未来海外将建立很多藩国。

而这两部基础大典,海内外的大宋子民,不管是直属于东京朝廷的,还是归属于未来的大宋藩属国的,都必须遵循。

只要在大宋帝国的体系下的,没有独立出去的,都必须接受这两部大典。

承认这两部大典,才算是大宋帝国体系的一部分。

对于已经开始的大宋殖民开拓,这两部大典,将给这些无序的开拓者,建立起一套基准规则。

……

“回禀官家,此乃不世之功业,臣申请参加编纂。”张士逊这位首相抢着应道。

而且直接就说要参加编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