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大宋

第二百三十六章 愤怒的郑无疾

第237章 愤怒的郑无疾

三日之后,南洋都护府的大军就对蒲端城,从南、西、北三面发起了进攻。

只留下东面给蒲端城里的人逃命。

有了逃命的希望,这些蒲端人就不会拼死一战。这样,宋军攻取蒲端城的压力,也就小了一些。

若是将里面的蒲端人,完全置于死地,那里面的人定然会殊死一搏。

三面攻城,一面是吕宋军负责,这是攻城人数最少的一部。

一面是伊达家原的“蝗军”负责,这是攻城力量最凶悍的一部。

不过最近伊达家原的“蝗军”兵士折损了不少,他不敢让他的士兵在攻城战上死拼了。

伊达家原现在正急着向藤原赖通伸手要人,他打算在日本国内再招三千人补充进“蝗军”。

最后一面是南洋诸地的兵马,这是攻城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部分,但也是战力最弱的一部分。

不过有着人头银的政策,在郑无疾看来,应该不会太拉胯!

……

“咚咚咚……”郑无疾亲手敲响了进攻的鼓声。

“咚咚咚……”第一声鼓响之后,整个战场上所有的擂鼓,也全都响了起来。

“进攻!”郑无疾命令道!

旋即,三面大军向着蒲端城,齐齐迈进。

“杀!”

“杀!”

战场之上,一片沸腾。

“报告将军,南面丛林突然出现了大量的部落兵!”然后,进攻令下达没多久,一道不好的消息,突然传了过来。

“什么!”听到此消息的郑无疾浑身一怔。

在这攻城的关键时候,那些部落兵怎么就突然冒了出来。

此时,他手中的大军全都派了出去,只留下了百余人的亲卫。

“确定吗?”

“有多少人?”郑无疾严肃地问道。

“回禀将军,确认无疑!”

“目前探看到的估计有一千人,现在还有源源不断的部落兵,从丛林里出来。”

“这……大意了!”听着属下的话,郑无疾皱着眉头摇了摇头。

这些是他战前没有考虑到位的。

“大意了!”

“如此……”

“传令,全军撤退!”郑无疾深吸了一口气,看向了战场,然后果断下令。

这些部落兵随时会和城墙上的蒲端兵,对攻城士兵形成内外夹击,这种情况不得不防!

虽然这样刚进攻,就鸣锣撤退,会严重影响士气。但是没彻底摸清楚这些部落兵的状况,他不能贸然继续攻城。

……

“当当当……”

“当当当……”

已经攻到城墙脚下的伊达家原,忽然听到后面传来鸣锣的声音,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他又回头看了看。

众多士兵也正在往回看。

此时,远处撤退的信号旗已经挂起来了,而且,主帅旗帜也在后撤。

看到此,伊达家原也不犹豫,直接带着卫兵转身向后。

不带一点犹豫!

“撤!”

“撤!”

伊达家原一边撤走,一边向士兵们高呼着。

所有士兵也是猛然地转身后撤。

这支有着丰富撤退经验的“蝗军”,撤离的时候,十分果决。不到片刻工夫,四千多人,就如同退潮的海水一般消失了。

当然,他们能撤退得从容有序,这也得益于在高丽战场上的磨炼。

不过吕宋军就有些混乱了。

很多士兵不知道后方发生了什么,颇有些惊慌,撤离的时候也是在相互碰撞。

等撤回来的时候,许多士兵身上都带了彩。

至于诸地士兵,情况就更为糟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