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
- 半年前赵桓穿越到这个历史不存在的大周王朝,成为了帝国的皇太子,本以为能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然后周帝一纸诏书却将其贬到了人人谈之变色的岭南。“你说这里是瘴疠之地,本王偏不信!”“你说这里的官员大多是无能之辈,在朝中混不下去才被贬至此,本王也不信!”一片莽莽的岭南,因为赵桓的到来,引起动了一场场风波......
- 声花落雨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static/wap/nocover.jpg)
他们有些人确实是在蓝田时就跟韩东时有所联络,蓝田能得到这么快的发展,他们也算是有不小的贡献。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
韩东时成为刺史,成为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地位远远超过了在座的商人们。
他们虽然手握巨资,有的人富可敌国,或者背后有大世家撑腰,可是按现在世俗的价值眼光,绑在一起都比不过韩东时。
而韩东时的心里,虽说从来没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可他并不介意利用下当时人们的“偏见”。
他以刺史之位,说出这番话来,本能的就会让人感激,感受到他合作的诚意。
柴靖这段时间已经成为韩东时的心腹,两方关系大大加强,闻言直接先替众人表态。
“大人,我等并非与您客气,而是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若非大人先在蓝田,后又在罗州推行的种田新政,岂有我们赚取大钱的机会?”
“现在大人又要在通州与平州之地开展工坊,大批商机涌现,大人您能先想到我等,自然让我们受宠若惊,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韩东时嘴角一歪,差点听得升起鸡皮疙瘩。
不过,在场其他人包括身后的徐海,听到柴靖的话却觉得理所当然。
地方百姓,不论是民籍还是商籍,都习惯于把治理地方的官吏或者是对自己有恩情的人,比作“父母”,把韩东时称作“再生父母”算是比较普通的“马屁”。
韩东时赶紧打断了他们:“好了,几位既然亲至通州,想必都是对我们接下来的合作有兴趣之人,咱们直接进入正题吧。”
“几位长时间往来于各地与蓝田之间,想必对于目前道路交通对于商品转运的限制深有体会吧?”
受到韩东时邀请而来的,都是各大商会的首脑人物,自然很清楚自家商会跟蓝田做生意遇到的种种问题。
和清商会之首杜大泉连忙附和:“是啊,其他几个位置是不清楚,我们和清商会分布主要在襄阳一带,不但要把货转运出关中,还要经过洛阳再经一道弯。”
“蓝田真是个好地方,蓝田美酒刚一出现,就在我们襄阳大受欢迎,可是这中途运输也真的是麻烦,大大增加成本啊。”
襄阳位于江南之地与洛阳之间,比起洛阳河南河北接到消息更晚,与关中的联系也不够密切,接到消息之后,杜大泉凭着自己对商机的嗅觉认识到其中的利益,可是紧赶慢赶,也比别的商会晚了不少,现在还处于贩酒获利的合作层次。
虽说,襄阳之地比起江南,已经近了不少,可是途中转运的麻烦已经让人吃不消了。
关中之地往中原运输,已经不易,洛阳也同样如此,多有山势干扰,所幸多了洛水等几条水系,有利于水运。
反而是货到了襄阳之后,再转运江南,一路之上都有水系相连,而且水面宽且缓,沿江直下就能运至江南各大重镇,成本反而提升不了太多。
杜大泉一开头,其他几大商会也纷纷吐苦水。
几位商人一边抱怨着,心头却更显疑惑。
关中与外地交通联络的问题,早已经存在千年,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韩大人此时说这些又有何用?
总不可能是不许他们外地商人前来关中做生意吧?
他们与韩东时多有合作,也慢慢摸清了些他对待商人的态度。
可以说,满朝文武之中,韩东时是最能“平等”对待他们商人阶层的大官儿,甚至比起在背后支持他们的世家大族们态度更令人接受。
别看他们得到了几个大家族的支持,按理说心理距离应该更近,而且他们还为背后的士族们赚取了大量银钱,供应着他们过着高人一等的生活。
可事实上,那些士族从来没有平等地对待过他们。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大商会首脑又如何?不过是自己家里圈养的一条狗而已,跟自己家中处于奴籍的仆人一样,给他们赚来钱财乃是应该的!
韩东时与他们相处时,有项目需要他们合作时,摆出来的态度,那才叫“如沐春风”。
这也是他为什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众商人阶层之心,只要不是明着违背自己身后世家的利益,他们都愿意配合韩东时,甚至也会在向上奏报之时,多为韩东时说些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