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吸取底层意见

“可是,大帅,我们现在的战力就已经很强了,您刚刚又说还要继续改进武器,那……那还要如何提升战力啊?”

“就算再让孩儿们操练起来,也应该等您重新改进燧火枪之后吧?”

他们可“太清楚”韩东时的操练计划有多么严格了,就这,当初他们还是翻来覆去地练着,现在应该没必要通过训练来提升什么实力了。

韩东时知道他们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摇头笑道:“我说的不是训练,武器也能等以后改进工坊生产,我现在说的是要改变军制!”

“改变军制?这从何说起啊?”

“首先,火枪军中必须要提升后勤的重要性,加强将士们对于物资保管的某些观念,其次,还要设置专门的辅助兵种,绝不只是配上几个探马进行侦察这么简单。”

“再次,我知道很多将士都有骑马经验,虽然不能与专门的骑兵相比,在战马上发挥的作战实力也不足,可是依然可以把战马的机动性利用起来。”

李靖将军带走了绝大部分战利品,不过他也是个懂人情,讲脸面的人,对于关中大战最大的功臣,自然要留下相当一部分战马给他们分配。

韩东时把其中较为瘦弱的放给民户们充作耕种的劳力,合格的战马全都留于军中。

想要短时间内练出真正的“龙骑兵”还嫌早了些,而且燧火枪的种种弊端也不适合在骑马之时射击装填。

可是,现在他们能利用战马,大大提升部分军队的机动能力啊!

更有利的是,因为隋唐之时的风气,很多普通士卒也懂得骑马,不需要再格外进行训练。

唐军之中,有些步军同样装备有马匹,众将倒是没有质疑这一点,甚至看到韩东时留下那么多的战马,就意识到了他的想法。

真正让大家疑惑的,还是所谓的辅助兵种到底是什么?

唐朝军制已经算是比较完整了,有什么辅助兵种是前辈将领们没有想到的吗?

若真有……那多半不是什么重要的兵种吧?大唐可是百战精锐,在隋末争雄之时就在按照战场形势改进着自己的军队组成的。

韩东时指了指军帐,笑着道:“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给你们上一课,不要在这里了,我们入帐再聊。”

……

李世民应付完众臣之后,直接返回后宫之中,连长孙无忌也没有带。

“那些老臣,真是越来越难缠了,为了一个人选能争上半天,私下里还各种告黑状,全无朝廷大局。”

身在后宫之中,李世民可以肆无忌惮地发发牢骚。

自从登位称帝,自己的发妻长孙氏成为皇后接掌后宫,直接进行整顿,现在宫中没有人敢乱传陛下与皇后的话。

长孙氏也是李世民打从心底能完全信任的人,与他共患难渡过不知多少危机。

虽然李世民知道自己的皇后向来不会对朝廷之事发表什么看法,还是喜欢在她面前说一说自己烦心之事,也算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

“陛下身登九五,满朝文武皆附于陛下,哪个不好好讨陛下的欢心,怎么让您如此烦扰?”

长孙皇后含笑劝说。

李世民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讨好朕?朕就是刚登基的时候脾气太好,胸怀太广,现在才让那些大臣蹬鼻子上脸,只要有个合理的由头,他们就根本不理会朕的意见,非要扯些歪理!”

“特别是那些老臣,读圣贤书都读傻了,天天引经据典给朕设套!”

“陛下!”

长孙皇后嗔怪地看了他一眼。

李世民摆手道:“朕不是说圣贤书不好,而是那些老臣心思都歪了,岂能说出正经的圣贤道理?”

“朕已经许了他们,将罗州银矿收归朝廷,行了,现在为了人选之事,明争暗斗,不可开交!哼,早知道朕还不如就把矿脉放在韩东时的手中,看那些大臣会是何脸色!”

李世民想到朝廷的争论,气更不打一处来。

之前朝议要收回罗州银矿,那些个大臣是多么团结一心啊,当利益到手之后,直接翻脸不认人。

李世民并不是对那个人选有意见,而是对于朝廷这种风气极是愤怒。

“这些老臣不扫出朝堂,风气就绝不会变好!”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乾第一皇子
大乾第一皇子
一朝穿越,成为大乾太子,但开局就被废黜!不慌!且看孤如何逆转乾坤!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雁北归
最强皇太子
最强皇太子
穿越成为皇太子,这能忍?直接拿下!朝堂争斗、储君之争,本太子孤立无援?看本太子如何震惊朝野,让百官臣服!挥手间强敌灰飞烟灭!朕要的是江山美人!盛世王朝,千古一帝!
初二女生
大唐房二
大唐房二
杜元穿越了,穿成了史上有名的绿帽子王房家老二房遗爱!不想改变历史,也不想以后娶彪悍公主为妻,杜元选择逃离房府。可是阴差阳错却不得不面临是否拯救杜如晦的难题,救?还是不救?
明天1987
明末千里漂流
明末千里漂流
准备穿越太白山的驴友,咋给穿越到明末来了呢!还好户外装备能救急。太白山??作基地够呛!沿黄河千里漂流到海岛,开基地,爬科技,招兵买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汉奸最可恶,抓住之后,哼哼!头等汉奸:活铸铁像二等汉奸:剥皮实草
吃番茄鱼排
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
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
砰的一声雷,我穿越了,来到了一个堪比原始社会的春秋时代,还来不及开地图,建城堡,慢慢升级,就发现,这已经是春秋末期赫赫有名,历时百年年的吴越争霸最关键转折时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已经完成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虚弱,积蓄时期,此时正虎视眈眈,两眼冒光的看着对手夫差按照他的规划,往死路上越走越远。这或许跟他没关系,可是偏偏他就是注定失败的吴王夫差的次子公子地,吴国存亡和他是否过上小康生活息息
作者二三子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