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都成了亲,两栋高大的瓦房像是两座小山,村里其他人还住着泥洼房,而李大郎和李二郎已经住上了砖瓦房。
李老爷子坐在门口抽旱烟,李嬷嬷下了马车,一家人众星拱月似的围着她。
“娘,您怎么回来了,这次回家歇几天?”李大郎问。
“回家歇一个月。”
李二郎道:“娘,要不你辞了宫里的差事,咱们一家人和和乐乐过日子多好。”
大儿媳妇也捧着李嬷嬷,“母亲,家有一老,胜有一宝。”
二儿媳妇道:“母亲,你回家,我们像伺候皇太后一样伺候你。”
李嬷嬷非常高兴,取出从宫里带回来的东西分给儿子和儿媳。
赤金的长命锁,簇新的衣裳,还有各色糕点,银瓜子,金瓜子,和田玉珠子。
一家人看花了眼,全都带着笑。
晚上李大郎和李二郎争着给李嬷嬷倒水洗脚,常年弯腰下跪磕头伺候别人的人,回家后轮到别人给自己磕头下跪。
李嬷嬷伸出一双脚放入水盆中,水盆里的温水,让她整个人放松了下来。
第二日一早,儿媳亲自服侍她起床,对她嘘寒问暖,帮她洗漱,给她盛饭夹菜。
李嬷嬷幸苦大半辈子,觉得自己终于苦尽甘来。
一家人和和美美,其其乐融融。
然而这样的美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七天后两个儿子因为谁给李嬷嬷打水洗脚而吵了一架。
半个月后两个媳妇又因为谁烧饭而大打出手,李嬷嬷的两个儿子没有手艺,也不会读书,全靠她每个月寄钱回来维持家用。
如今李嬷嬷回了家,宫中不再派发月银,李家虽然有余钱,但是架不住流水似的花钱。
只出不进,再丰厚的家底也经不住。
晚饭后老李头找到李嬷嬷,“老婆子,要不你还是回宫里当差去,你一回来家里就不得安生,眼看着老大媳妇也快生了,孩子生下来用钱的地方更多。”
李嬷嬷听完后一言不发,她并没告诉丈夫,自己身上发生的事。
李老爷子吧嗒吧嗒抽着烟,见妻子不说话,慢慢开口:“实在不行,我去给人耕地,给人插秧。”
父亲俩说话的时候,两个儿子和两个媳妇都躲在暗处听。
李嬷嬷小声抽泣:“老头子,我今天五十五了,我十二岁进宫,这些年你们的花销,哪样不是我挣的,如今我想回家过几天安生日子,你们做什么又要赶我走。”
“谁逼你了,你不是说大皇子要当皇帝吗,你不是说,你是大皇子半个娘,你照顾大皇子照顾的比咱们孙儿还尽心,照我说你此时就不该回来,你一回来大皇子身边肯定有了顶缺的人,你回去可就难上加难了。”
李嬷嬷突然意思到自己无处可去,家中儿子对她孝顺,实则是孝顺自己的钱,丈夫对她说了一箩筐的话,实则就是想劝她继续进宫给人当奴才赚钱养家。
“你们羞不羞,两个顶天地里的男子汉,指望着我一把老骨头养着你们。”
儿子媳妇顿时拉下脸了,第二天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都回了娘家。
再也没有人给她打洗脚水了,也没人给她盛饭。
李嬷嬷吃饭时候,大儿子更是直接摔筷子。
李嬷嬷睡觉,二儿子故意大声说话吵醒她。
李家屯儿明明是她的家,家里的人也都是她的亲人,可李嬷嬷却觉得无比落寞,都说深宫里的人冷漠,她却不这样觉得,骨肉至亲冷落起来,远比陌生人更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