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第二百一十五章

第211章

城外的赈济进行的如火如荼。

从朝阳门外到永定门外,两大主要赈济场,种种现象无一不在表明,由张鹤龄领头的赈济进行的极为顺利,甚至于比他们记忆中的任何一次赈济都要来的顺利。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感受到了赈济现场所展现的,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的那种生机感。

不管承认不承认,张鹤龄此番表现,至少到目前为止,让人无话可说。

且还有一点,他利用修路和商行这一契机,将几家勋贵联合在了一个,让所有人看到了,勋戚这一团体的底蕴。

即便是已沉寂已久的定国公府,以及早已被公认落魄的宁阳侯府,他们的底蕴依然十足。

当然,若是仔细想一想,倒也不难理解。这几家毕竟是老牌勋贵,往日的恩荣可不少。虽很多家在政治上已逐渐失势,但论家资和人脉,哪是一般人家可比。

可越是如此,越是体现了张鹤龄的格局和组织能力,其能将这些极有底蕴的勋贵联合在一起,先不论是用何方法,其本身就是难得的事了。

且还能作为这些勋贵人家的全权代表,调度他们的物资,统筹他们的人手,更显得尤为难得。

有着雄厚的物资和人手支持,且非是令出多门互相倾轧,在张鹤龄的组织调度之下,城外的赈济显得有条不紊。

这也使得,有些人欣慰,有些人失望,有些人更是暗恨。

而有一部分官员,更是特意微服跑到两处城外细心的观察了一遍,深入其中之后,还旁敲侧击的和一些百姓们了解了一番。他们不由不为之惊叹。

单安置营地的规模便让人惊叹,朝阳门外绵延十余里的营帐棚户,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老幼青壮几万人,秩序有条不紊。

而永定门外,沿着护城河搭建的棚户,密密麻麻、整整齐齐。

营地边缘十几座粥棚,用餐时候百姓们更是整整齐齐的排队领粥,没有抢队哄闹,甚至有百姓主动帮着军士维护秩序,丝毫无有混乱的迹象,着实让人惊叹。

且他们还发现了,无论那处营地,皆是干净整洁,很难让人想象,这是一群上万灾民百姓所聚集的地方。

这一番观察之后,不免让人在心中作了一番比较。

往日的赈济是如何?百姓们是如何,那些负责赈济的官员又是如何?

即便是拿如今的城内与之比较,也不免让人汗颜。

特别是,他们有心留意和了解之下,赈济的种种方略章程,格外让人发之深省。

当然,东城倒是和城外颇为相似,可转念间便猛然醒觉,东城也是张鹤龄的地盘啊。

两相比较之下,张鹤龄处事手段真正的在一定层次里,得到了重视。

在忙忙碌碌且各处喧嚣中,一日的时间过的飞快。

从第二批灾民入京至此时,已是两日过去。

张鹤龄的名字,随着赈灾的顺利进行,越来越成为京中朝野上下舆论的话题中心。

当然,谈论其有好有坏,不过,好的一面,逐渐占据了大半舆论市场。

京中朝野上下,短时间内便舆情如沸,他的举动被无限拔高。大忠大孝、大仁大义,很多人的眼里,张鹤龄便如救苦救难之人一般。

很多人都已忘了,曾经几月之前,这位曾经的寿宁侯,如今的寿宁伯,还是人人喊打,纨绔无良、粗鄙不堪、不学无术,且无恶不作之辈。

贤人,做一辈子贤事,或许某一刻只做了一件蠢事、错事,便会被打入尘埃。

而庸人、坏人,一辈子做坏事、烂事,但也可能一件好事之后,便会被人高高的抬起。

张鹤龄的情况便正好符合了第二条。

随着舆论愈盛,原本还打算暂时规避一番的公候勋贵们,此时也坐不住了。

他们出人出资出力,起初自然是张鹤龄给他们的利益使然,但说到底,利益并不只是那些可能有的银钱这般简单。

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声望和影响力,可如今呢,他们两日里因某些顾忌稍回避了一下,打算让张鹤龄这个出头鸟多抗一些。

结果,便让张鹤龄的声势越加的隆盛了,甚至于,京中的舆论之中,如今他们这一联合的名头只是‘张鹤龄等人’,他们这些出了力气的累世公候人家,只被包含在了‘等人’二字之中,怎不叫人心中晦涩。

各方的消息传到了几家国公候府之中,当日便传闻英国公张懋和定国公徐永宁在府里将两位世子臭骂了一顿,具体怎般骂的,传闻不详。

不过,从第二日开始,两位世子未曾再坐军中,早早的便赶到了赈济现场。

随张仑和徐光祚之后,其余几家勋贵子弟,也终于是陆续出现。

人们不由谑笑。

赈济之事干系重大,做好了自有大把好处。不过,大多人看来,其实更多的是吃力不讨好。因为想做好,做到无可指摘,很难。倘若出个差错,死了人,反而成为别人攻讦的把柄。

所以那些勋贵先是出手,后来灾情反复,朝野方向不明时,又选择了暂时规避的举动,人们倒也理解。

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之外,压根就没出现太多意外,这一来,这些规避着想只让张鹤龄挡在身前的举动,反而成全了张鹤龄的盛名。

此一来,不免不让人好笑,甚至于,有人暗自不屑,出钱出力了,且想着捞到好处的人,偏偏顾忌惜身,怕这怕那的,这意志和决断,真不愧人们对勋贵子弟的认识。

他们不由更来了兴趣,想看看张鹤龄会如何表现。

换位思考,他们觉得,如果他们是张鹤龄,肯定不会那么痛快的。

想想便可知,我忙前忙后的操持,你们蹲在军营里,让我出头,如今事已上正轨,你们却又跑了出来和我抢风头,谁能痛快?

不过,他们又失望了,张鹤龄对张仑、徐光祚等人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痛快的样子。

起初他们还以为,张鹤龄善于隐藏,可当他们得知,张鹤龄将永定门外管理直接交给张仑的时候,他们诧异了。

同时,他们心中也有疑惑,张鹤龄的度量真就这般大吗?

别人怎么想,张鹤龄并不知,他甚至懒得去猜。

若他知道嘀咕他的度量,他肯定也只会淡淡的笑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穿越到贞观年间,成为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他发了狠誓:头可断,血可流,绝不娶高阳公主!房遗爱:“李二,退婚!”李世民:“取朕的刀来!”房遗爱:“要不,换一个?”晋阳公主嫣然一笑:“换我呀!”李世民:……最宠爱的小棉袄竟然漏风了。
七月余火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罢了。”永承天深叹一口气,“臣先走一步。”永承天,炎汉国师,乃炎汉帝国少有的几位谪仙人之一。一手炼运化人之术,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缥缈的气运转化为活生生的真人,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炎汉国运日渐衰落,又恰逢先帝驾崩,小皇帝上位,毫无根基。为稳国运,永承天只能以自身为代价,与小皇帝的龙运绑定,创造出半朝文臣,才成功将国运稳固。待蓦然回首,小皇帝已然龙运尽丧,天下各地皆是潜龙之
灭世大帝
汉阙三国梦
汉阙三国梦
不知是穿越还是转世投胎,大学生肖彤成了刘备的败家儿子。乱世三国,是梦幻抑或历史?是励精图治以求一统,还是苟全性命做个安乐公?
一吃就胖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