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第一百一十三章

刘岳越发感觉气氛对他不利,两位上司也不帮他,那位定国公更是对他瞪着眼。

他感觉,他必须要自救,此时已是关乎他根本的大事了。

“陛下,臣所带的兵,只是因为顾及寿宁伯身份,也是不想在京中……”

“无需解释!”

朱佑樘摆手喝止了刘岳的解释,这些解释根本上不了台面。

你说要顾及寿宁伯身份,既然是出了兵,本身就已已经代表不曾顾及身份了,若是顾及,压根便不会有出兵一事。

刘岳被陛下打断,可他依然不愿放弃,陛下的态度很不好啊,他怕接着陛下就会手一挥。

即便不会立刻问罪,但他刘家掌管的营盘却可能要出问题了,营盘若是丢了,那便是大事啊。

刘岳眼珠一转,又是奏道:“陛下,臣只是左掖营坐营管操,臣……”

“刘岳……”

“刘岳,住口!”

张懋和李昱几乎同时怒声喝止,把刘岳要辩驳的话生生的按了回去。

这刘岳是脑子发昏了,病急乱投医,你是要说你非是主官,即便左掖营不堪,也非你主责?

怎敢这样来辩解,你一个宁晋伯不够,难道还要拖上个宁阳侯,甚至把他们这些勋贵武将全带上?

张懋喝断了刘岳之后,他原本还准备想着怎么转圜,此时已不做他想,他面君郑重道:“陛下,寿宁伯所奏有些道理,臣请陛下下旨,暂时解除宁晋伯左掖营管操之职,五军都督府会详细察查左掖营之事。”

“英国公,末将……”

“住口……”

刘岳更懵,他瞪大了眼睛,想再说什么,可丰城侯不敢再给他说话的机会,只半句便是再次喝止。

“唔~”

朱佑樘不置可否,转而看向徐永宁问道:“定国公,你认为此事如何处置?”

“陛下,老臣赞同英国公所言,解除刘岳官职,有五军都督府察查。”

张懋有些意外,没想到此时这老东西反而赞同他的话,难道不是深究着往他们身上攀吗?

他心中思索,有些不解其意,不过,既然徐永宁也是附和将此事局限刘岳一人,倒也算好事。

“寿宁伯,弹劾出自你口,你觉得此事呢?”

张鹤龄道:“臣附议英国公、定国公所言!”

“既如此!”

朱佑樘缓缓颔首,道:“免去宁晋伯刘岳左掖营坐营管操之职,着五军都督府彻查,并着兵部、锦衣卫、东厂协同,朕等着你们的结果……”

“臣等遵旨!”

“陛下,臣冤枉啊……陛下……”

朱佑樘有些厌恶的摆摆手,令道:“来人,将宁晋伯带下去!”

“陛下……臣家几世……”

“陛下,容臣……”

“……”

刘岳撕心裂肺的喊着,喊着他的祖上,喊着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皇帝陛下已是下令,殿内侍卫哪敢有丝毫拖沓。

两名大汉将军,一左一右,叉着刘岳出了乾清宫。

唉,又是一位。

众臣无不心中轻叹,这个张鹤龄,当官才多少日子,在他手里吃亏的已是有多少了?除了随意插科打诨的,郑重的告状弹劾,几乎一告一个准。

比御史言官的效率都要高,怎不让人感慨。

关键是,他的弹劾,并不是无的放矢,反而每每切中要害,甚至总会攀的更多更远,如今日此事便攀上了他们正在商议的事,怎就一个搅扰不清啊。

此时,一直未曾过多言语的刘健,突然道:“寿宁伯,你的事既已说完,弹劾也弹劾了,陛下业已下旨,你该退下了!”

“首辅所言及是,我等还要和陛下商议军事,寿宁伯,莫再耽搁,办你的差去吧。”

张鹤龄笑了笑,他能感觉到,不但是赶他的刘健,旁人也是一副赶他的架势,大概除了徐永宁,其他人都不想再看他在陛下跟前多言。

可事还未曾尽全功呢,怎会立刻离开。

少了个刘岳,难道便不能有张岳、马岳?事情的根本,就不是在是谁来,归根结底,是他已有成效的东城之事。

“启禀陛下,弹劾之事臣已奏明,一切听陛下定夺。通过此一事,臣也有了些思索,刘岳为何好好的敢行大不韪,领兵侵扰东城?

臣几番思索,认为关键在于臣代朝廷管理的东城商事之上,总有人惦记着,想把朝廷的利益,往自家的碗里划拉……”

谢迁闻言,拧眉喝道:“寿宁伯,莫要妄加猜测,且刘岳一人,代表不了什么。”

“谢学士,刘岳的事张某不想再言,陛下已是下旨查办,结果如何,日后自有分晓,本伯只是通过此事做些合理的猜测。”

刘健突然问道:“那若是如你所言,该当如何?”

“非是如我所言,张某只是阐述而已。至多,也只是希望,未雨绸缪一二。”

“未雨绸缪?”

张鹤龄点头道:“就是未雨绸缪,张某可不想花了朝廷和衙门无数精力人力的政事,落不到实处,说不得反而让阴私宵小钻了空子!”

“哼!”

谢迁冷哼一声,喝道:“说的再多,还不是寿宁伯你认为东城此事,只能你办,任何他处若是介入皆是阴私?寿宁伯,你莫将自己看的太高了,也别标榜的你有多公心公道。”

“呵呵!”

张鹤龄笑了笑,道:“谢学士,张某从不认为自家有多重要,说到底,张某只是个刚入仕途的闲散勋戚罢了。要说能耐,没多少,唯一有的,也只是一颗为陛下为大明的忠心……”

“忠心?”

谢迁不置可否的念了一句。

朱佑樘看着似乎又要争起来了,于是出言道:“寿宁伯,莫要多做口舌,说说你的意思,若是无事可说,只在朕跟前表忠心,大可不必,便退下回去吧!”

“陛下,忠心不是表的,臣的心天日可鉴!”

张鹤龄规矩的解释了一句,道:“臣方才所言,确实为未雨绸缪,也是为臣心中忧惧之事。臣以为,若不想好事变成坏事,无非有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
德意志风暴
德意志风暴
一场试验事故,让苏强意外穿越到1919年的慕尼黑,成了一名本该死于劫匪之手的外交官之子——克莱.霍夫曼。这是一个德意志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战败,正面临着列强的收割。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恶魔崭露头角的时期,一群疯狂的人,刚刚露出獠牙。那些在荧幕和书本上出现的人物,就这样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席卷整个人类的风暴,正在悄然凝聚。无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无人可以在这场风暴
煮熟了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