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第七十八章 金銮殿上(一)

第79章 金銮殿上(一)

奉天殿上。

本是文臣忿忿,武臣看戏,可张鹤龄的一奏,使得纷争再起。

李东阳上前一步,沉声道:“寿宁伯,陛下贤明,乃中兴之主,堪比历代圣君,这是天下臣民之共识。正是陛下贤明纳言,往日朝堂论事、议事,百官皆是畅所欲言,陛下从不与罪,非像你所言,是为骄纵。因而,切莫以此搅扰,今日只论你之罪……”

李东阳的话沉稳坚定,想把话再引回正题。

张鹤龄依然是面容肃正,冷声道:“我之罪?李大学士也认为此事,本伯是罪?”

李东阳尚未回答,刘健却是先出言道:“寿宁伯,罪与不罪,由陛下定夺,至于所言标准,世上万事,哪能一概而论!”

“呵呵,真是好笑啊。”

张鹤龄嘲讽的笑着道:“还不是你们说谁有罪便有罪,论心而定?”

张鹤龄不再与大臣口舌,恭敬奏道:“陛下,众臣皆言臣有罪,臣便是有罪,请陛下责罚。不过,臣忠心一言,臣觉着此事,可为标准,亦是好事。最起码给朝堂百官定了一条线,日后倒也好按方抓药,文、武、勋、戚,莫不如是!”

“寿宁伯,你此言不妥!”

张鹤龄奏罢,皇帝还未曾开口,英国公张懋却是出言道:“你有罪无罪大臣说的无用,需事实为准,更需陛下定夺,本公本不予置评。可你所言标准,有些矫枉过正了吧,事实多寡,情节如何,岂可一概而论。”

“是啊,是啊,何来标准,又哪有标准!”

“对,若是事事皆能代用,那岂非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乱套了啊……”

张懋的一言,武臣勋贵这边纷纷响应,趁着皇帝未说话,他们赶忙的打下拦头板。

前番寿宁侯变寿宁伯,已是不好的例子了,现在什么标准,这标准怎能开?若是按这般算,那他们这些勋爵有一家算一家,全等削爵吧。

他们也对这些文臣不爽,一家家的比我们好上多少呢?就敢逼着这么来,嫌日子过得不舒服呢?于是,他们也纷纷指责文臣起来。

“你们这些文臣,就是夸大其词,寿宁伯好好的事到你们嘴里却是罪了。”

“是啊,刘首辅,各位大臣,我等勋戚皆是武人,本不欲参言政事。可罪不罪的,可不是这般说的。”

谢迁满脸怒色:“尔等……”

“好了!”

朱佑樘摆了摆手,吁了口气,喝断了殿中的纷扰,道:“朕知道了,都退下吧。”

看陛下打算带过去了,李梦阳突然便大声道:“且慢,寿宁伯张鹤龄事涉多事,陛下圣明在上,岂可轻轻抹过。寿宁伯之所以如此狂悖,皆因陛下往日纵容,陛下,一桩桩、一件件,皆是历历在目啊……”

张鹤龄笑了。岂可带过?他也不打算带过呢,本来看皇帝姐夫的意思,又是打算行他的宽仁了,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就是软弱。他要靠山,是硬实靠山,可不希望如此。

念罢,张鹤龄朝御座之上高声请奏:“启禀陛下,臣请陛下准许,今日与众臣质对,一应事由,请陛下听臣等质对之后再行定夺。”

“准奏!”

朱佑樘一声准奏之后,张鹤龄侧过身子,半朝向众臣一边,眼神似乎平淡到淡漠,淡漠到阴沉。

一个个被看过的大臣,感觉多少有些不舒服,此外戚过于嚣张了啊。特别是离他不远的李梦阳,心里更是愤恨。

李梦阳迎着目光,毫不退让冷声道:“质对?再是质对,你所犯之事亦无从辩驳。朝堂庄严之地,因你之事,污了陛下和众大臣的耳目,若我是你,还哪有脸说什么质对?”

“户部主事?”

张鹤龄淡淡的念了念李梦阳的官职,这一声念叨,让李梦阳心中怒骂了几十遍,但他城府确实不错,只是冷着脸沉声道:“主事又如何?吾等十年寒窗才做的朝堂之臣,即便官小职卑,亦敢言!”

张鹤龄不屑道:“本伯非是说你官小不可言,而是说你,不务正业,总以哗众取宠为能事。一个户部主事,不想着好好干你户部的差事,总想着参人进谏。你就未曾想过……”

“寿宁伯!”

又是谢迁,在张鹤龄斥责李梦阳时,他又是出言打断了张鹤龄,因为,张鹤龄又说了不该说的话了。

谢迁沉声道:“不以官小,敢于直谏,有何不可。是不是李主事揭露你的罪行,你便在朝堂之上贬低、诋毁于他?!”

“谢学士,本伯真的为你难过!”

张鹤龄摇了摇头,看向谢迁轻叹道:“堂堂阁臣,状元出身的一品大员,怎就非要如此无礼?好,在本伯这个外戚面前,你无论如何行事,也不会有人指责与你。但你怎就不能等本伯把话说完……”

“谢学士……”

谢迁正待反驳,刘健出言拦住了谢迁,实在是谢迁确实有些失了风度了。没看从头到尾,那张鹤龄都是每一奏每一言都踏着规矩嘛。

李东阳也跟着上前,道:“寿宁伯,无需顾左右而言他,也无需论李主事该不该奏谏,既陛下已是允准,殿前论一论吧。有罪无罪,自有重臣见证、陛下决断!”

“好,先论事!”

张鹤龄点头道:“既是论事,本伯便论一论,此番所有的指责皆是废话。逼买田地?百姓怨忿?可曾查实?家丁为恶?又为了何恶?”

“作了何恶,你自己清楚!如你此言,你好似全不知情一般,岂非可笑。你有何证据证明你是清白之人?装傻充愣,强行解释、混肴视听?此事容不得你推卸,即便非一言定罪,亦当严查!”

张鹤龄突然笑了,道:“怎感觉好好的科举正途官员像是个市井之人?容本伯粗鄙,实在强词夺理,无赖了些!大司寇,你刑部论案,可是要先给人随意定个罪名,再让人自证?”

白昂面无表情回道:“寿宁伯,自证倒非必须,若是自证法司亦可酌情采纳。但据众证定罪,此亦是规矩。即便寿宁伯乃是皇亲,为议、请之列不至直接定罪,但必须详加查实。此事与前番之事类同,若你认了,可由陛下再议其罪,若你不认,本官会向陛下请旨详查!”

谢迁跟着附和道:“白尚书所言不差,你之身份,是议、请之列,认了,自由陛下定罪。若是不认,此事可叫三司会审。即便是按皇亲论,移交锦衣卫北镇抚司严查亦无不可,查一查,必能查出端倪来。”

众臣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怎说着说着,又变成了要会审、下狱?可真的会玩。且说三司还好,说锦衣卫?锦衣卫会如何对待张鹤龄?

张鹤龄未曾理会别人的目光,冷冷的笑了笑,道:“又转回去了,还不是说人有罪便要抓起来查一查,此比停职待查更甚?要不要本伯再参诸位一本,大家伙一起去北镇抚司做个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