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第五十章 朝堂之上

……

“听说了吗,张家的那位,对,就那个张鹤龄,昨日闹了好几出,临晚了还在东城大街上发了回威。”

“不是说去了兵马司吗?前两日同僚们还在说着,这刚上任就闹腾,果然外戚都是……快说来听听。”

“呃,这个……在下听来的消息,似乎这一回张鹤龄倒是无错!”

“怎可能,外戚还能干出对的事?你以为三司会过审,陛下罚下了,他们就能改了,狗……总之,不可能……”

“不对,不对,听说打了御史,打了戴公子都是有理的,是按着朝廷的律法!”

“什么?你说什么?他打了御史?还打了戴公子。那还等什么,我等当上奏,请陛下严惩……”

“别……打御史的事,阁老们和总宪皆在陛下跟前有过奏对,说是张鹤龄无错。内阁和督查院昨日也未对此事追究,应是确实如此吧!

至于戴公子,昨夜里听家中下人传来东城那边的消息,说的是戴公子纵马闹市,持械行凶,正好被张鹤龄撞上了。”

“怎么可能,戴公子是总宪家的公子,怎可能行凶?你说什么?还被打了板子关进了锦衣卫,岂有此理,一定是他栽赃陷害!难道锦衣卫又要重拾旧事吗?”

“不行,我等该向陛下请愿,严惩此等奸佞……”

“同去,同去,纪兄?”

“那个,我听来的消息……”

“不管什么消息,纪兄,我等不能眼看着佞幸之辈为恶逞凶,当……”

“……”

皇城。

入午门,过金水桥,至奉天门前有一片广场,每日里的早朝之前,当两遍钟鼓响后,参加早朝的官员便是在此处集合。

按着朝廷会典制度,到了此处后,官员按文武、品级整队排列。若是常朝,来到此处,便是排队等候最后一声鼓响,陛下到达,这里便是正式朝会的地点。

因而,于此处时,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皆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更别说交头接耳的议论纷纷了。

然而,监察者自犯呢?

也不知从哪时开始,这等候开始的时间,成了官员讨论早朝的时间。而那些看到此情此景的御史、宫内侍卫、纠察,全然视若无睹。

今日的早朝之前,亦不例外,高品大员们倒有些气度,或者,若是有事之前早已谈定,无需利用这短短时间,只偶尔说上两句便罢。但一些低品的官员,特别是科道言官,往往说的最为起劲。

因为,每一次的奏事弹劾,都是他们议政、论证的机会,也是他们可能存在的入晋之机。相互间讨论讨论昨日京城发生的大小事,偶尔灵光一现,则可能便是一次良机。

而今日的讨论,自然少不了张鹤龄的事,盖因为这几日张鹤龄的名字又在朝堂上飘荡了一阵。

被陛下处罚,降爵、降职,无数人欢欣鼓舞,然而,转头陛下又是一道谕旨,给个外戚封了官。这如何使得。

不过,谕旨已下,且部阁大员们未曾反对,他们也无话可说,不免让他们有几分失望。但转念一想,或许也是好事。

多说多错,多做多错,若是混吃等死,倒反而让人无缝可钻,现如今有了职事,岂不是好事。

不是他们与张鹤龄有多大仇,大多人也不是真正那般强烈的嫉恶如仇,盖因为,御史言官的职责和稽考决定了,他们的前途只在参人参事之上。

而,找勋贵外戚和内宦的事,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当然,也是因为勋贵外戚和内宦身上的破事最多,很容易便让人一抓一把。

本以为还要等等时日,没成想,机会来的如此之快。

因而,小小一番讨论之后,不少人的面上已是露出喜色,心中更是瞬有千言。

甚至一阵阵的兴奋,竟然还涉及了总宪家的公子,岂不一举多得。

戴总宪……

消息传播其实很快,在几百朝官小声议论之下,昨晚上刚发生的事,即便不知道的,此时已是知道了个大概。

戴珊亦是听明白了,甚至那些不时瞟向他的目光,也不由他不明白。

他表情沉肃稳重,毫不为所动,俨然一副朝堂大员的气质风度。但其实他心中并不平静,甚至有些焦急,把他原本上朝前的古波不惊彻底消磨了个干净。

说实话,在早朝之前,他压根不知道自家儿子的事,自家的二儿子,文不成武不就,他往日多有教诲,但实在扶不上墙。再有夫人护着,他也无奈,只能勉强松松口,给他讨个监生身份,再让他管着家中的一些琐碎之事,考学入仕,看机缘吧!

好在,脑子不算笨,家中事务处置的尚可,他的教诲多少起些作用,亦未曾在京中闹的太过。无伤大雅的事,诸多同僚也多是给他面子,无人会去针对。

但被打了,被抓了怎么回事?昨夜便被关了?他不知道啊!

往常夜不归宿的情况时有发生,下人们亦不会特意来汇报少爷晚上的行止,他也不会特意去关注儿子晚上去干些什么,无非便是寻欢作乐罢了。

他现在有些担心了,不过,他更是生气,什么时候,兵马司、锦衣卫也敢找他的麻烦了,张鹤龄、牟斌?

他始终不相信,他的儿子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或严重到要打要关,难道是针对他?

念及此,他眼神淡然的看向了御阶侧下一处,牟斌正在此处。

牟斌似有所觉,也是看了过去,见是戴珊,脸上不由挂上了几分微笑,一身戎装亦丝毫不失温雅。

只是,那眼神似有不对,牟斌转过头后,眉头不由蹙了蹙。

“李成,是否昨日京中发生过甚事?与我锦衣卫和督查院有关?”

牟斌偏头朝身后轻声问了问。

“除了白日间张鹤龄之事,其他的并不曾有啊,哦,若一定说有,大概便是问周兴时听到的那些。”

李成凑上来,低声回道,转念一想,他继续道:“督帅,真不拿了周兴?陛下的话是让您决定,您可再考虑考虑啊!”

“且这样吧,他的指挥佥事挪不了,本来便是本职之事,虽有失误,但列入计考存案已是重罚,让他继续干着南镇抚司吧。”

“可……好吧,卑职不问了!”

牟斌淡淡笑了笑,李成确实少了些机谋啊,岂不知,周兴占着这一位置更好,有些事,能郑重些,便郑重些。

这些事皆是小事,左右他是指挥使,按程序和制度来即可,只要陛下不强制下令,问题不大。倒是刚刚那些嘈杂议论,还有戴珊的眼神,让他觉得,似乎有事要发生。

锦衣卫自从被他强令不得无故刺探机密,现如今连消息的及时都难上了几分。

张鹤龄说的,准确、及时、细致,倒也有些道理啊。

可若是……

牟斌的心里也有些复杂了。

……

金水桥广场御门之前,朝臣们在为早朝做着最后的准备,而正准备上朝的皇帝朱佑樘,也在做着准备。

谨身殿中,陈准带着一个小内侍正细致的给皇帝整理着服饰,朱佑樘已是换上朝服,双臂微抬,一边听着东厂提督范亨的汇报。

这是他以往的习惯,在早朝之前,听听东厂向他汇报昨日的大事小情,亦是为了早朝时有个提前应对。

今日自也不例外,但听着听着,他的眉头不由拧了起来。

他心里既复杂,也有些生气。

这就是你们一直说的忠孝仁义之家?去岁的马玠,今日的戴盛,和你们所言的所谓祸国勋戚,有何分别。

见皇帝面色不对,范亨脑子一转,小声道:“皇爷,不论何种身份、地位之家,总难免有些不好的子弟。且,事情有时亦不能只看表面。

奴婢臆测,寿宁伯大致也是正好借着由头立立威。不过……不过,选的人稍微过了些,毕竟是朝堂总宪之子,儿子被当街打了屁股,还被关押起来,有些处置过当了。”

朱佑樘不置可否,淡淡道:“你认为处置过当?即便持械拒捕亦是不可如此处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