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黎明有曜

第173章 另一半灵魂

“也没那么频繁……”詹姆斯试图做些解释。

奥利凡德挥舞了几下魔杖,使杖尖蹦出几颗火星,才满意地把魔杖还给詹姆斯。

注意到奥利凡德和敏坎都在看菲妮,西里斯抢先走上前去,把自己的魔杖递给了奥利凡德。

他当然知道她到底在扭捏什么,可他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拖延时间。

“啊黑檀木,十一又四分之三英寸,弹性很强,战斗力不错,变形术也游刃有余,它们在有勇气的人手里总是最快乐的,因为主人的随心所欲和不墨守成规同样可以取悦它们,看起来这项工作你做的不错呢,没有冒犯的意思。”

奥利凡德两只修长干瘪的手仔细地捏着杖身,瞧得很仔细。

“这是……赫布迪里群岛黑龙的心弦,它们以鹿为食,哦说到这个……那是条没有经验的幼龙,为了捕食牝鹿,结果反被鹿角扎穿了嘴巴……”

“不过靠近它还挺费劲的呢,它奄奄一息咳出来的火星子,都差点把我的胡子烧焦了,从那以后我就把胡子刮了。”

奥利凡德笑着,又习惯性地摸了摸下巴。

“总而言之,是一根独特的魔杖,主人照顾的也不错。”奥利凡德将魔杖还给西里斯。

现在菲妮是避不开所有人的眼光了,不过她可以做到无视。

她对敏坎那只藏在皮包里的手很感兴趣,“您看起来好像很需要奥利凡德先生的帮助。”

“观察力不错,当傲罗需要这一点。”敏坎随意夸赞道,很难说是出于真心。

菲妮翻了个白眼,她十分肯定自己不会想和魔法部那些吃干饭的混蛋共事。

“我这里的确有一根……哦不如说一半魔杖,不如您帮我检查一下吧。”

敏坎又重新让大家的视线回到他身上。

菲妮看着他从皮包里掏出半截魔杖,魔杖的末端,碎木渣横七竖八地往外戳着,露出银光闪闪的半片龙鳞。

“你这个……”小人……

菲妮愤怒地瞪着他,张大了嘴巴。

那是她的魔杖。

敏坎给了她一个“还是太年轻”的眼神,随即将魔杖递到奥利凡德手里。

“冷杉木,十一英寸,搭配光煞龙鳞,我见过它,那时候它还没有被这样粗暴对待过。”

奥利凡德眼里闪过一丝惋惜,随即目光在那露出的半块龙鳞上滞住,他用指尖小心翼翼地戳了戳,鳞片散发出一阵银色的光。

“它还活着,真奇怪,我从不知道龙鳞是如此有品质的材料,我能感觉到,它在寻求……它的另一半灵魂。”

菲妮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她将目光转向敏坎,敏坎恰巧也在看着她。

“另一半在哪?”

“我原以为你会先问我们在哪里找到的它。”敏坎指了指奥利凡德手中的半截魔杖。

菲妮没有说话。

“它自己在山顶那片湖里漂出来的,我们的人顺着湖的流向一路探查到山谷——”

“所以食死……”詹姆斯刚说了一点,敏坎剧烈地咳嗽了一声。

“他们是通过水流跑到山顶上的?”詹姆斯没好气地瞪着他。

“所以最后他们也是通过水流逃走的?”西里斯补充道。

“所以另一半在哪,不言而喻了吧,莫兰小姐?”敏坎确信,他这最后的杀手锏足以让这几个毛头小娃娃闭嘴。

“想想你的魔杖最后为了保护你,去了什么地方?”

贝拉特里克斯的身体,菲妮在心里不情愿地回答道。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