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举世瞩目
日月重开大宋天,其实是指元末红巾军领袖,小明王韩林儿重新建立了一个宋朝。
当然,这个韩宋和之前的赵宋并没有什么传承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叫重开大宋天,表示重建宋朝,传统华夏文明。
因为韩林儿是小明王,所以用日和月来表示,并非指后来篡宋的朱明王朝。
小明王建立的宋朝政权时间延续很短,但却代表了元末汉族人民的对故国的思念。
后朱八八谋杀宋帝,篡夺权位。韩宋政权夭折。
从某种程度上讲,韩宋政权的存在,是当时中原人民反抗蒙元暴政的一面旗帜,为驱逐蒙元恢复汉家江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作为韩宋政权下属的朱八八,是采用谋权篡位的手段建立明朝,得国不正。
可笑的是,一些明粉连最基本的历史都不了解,还要嘲笑赵大的黄袍加身。
可是最起码赵大还是一个忠厚之人,对柴氏一族极尽优待。而朱八八的明朝,完全建立在韩宋的血腥之上。宋帝韩林儿被无情的谋杀。
司马温公心里始终留有百姓一席之地,百姓视司马温公为父母!司马光鞠躬尽瘁为了百姓日夜操劳,
”光为政踰年,而疾居其半。每欲以身徇天下,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曰:诸葛孔明罚二十以上皆亲之,以此致疾。公不可以不戒。光曰:生死,命也。为之益力。病革,谆谆不复自觉,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司马光去世后,大宋百姓哀痛万分,谁才是中华先贤,谁才是值得尊敬的人,百姓的态度就是答案。
“及卒,京师之民皆罢市往吊,画其像刻印鬻之,时画工有致富者。及葬,四方来会者盖数万人,哭之如哭其私亲。苏轼尝论光所以感人心、动天地者,而蔽以二言,曰诚,曰一。“
”百姓闻其卒,罢市而往吊,鬻衣而致奠,巷哭而过,车盖以万千数。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
《后汉书·卷六十五》:颎凡破西羌,斩首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生口数万人,马牛羊八百万头,降者万余落,军士死者四百余人。
为汉羌百年战争画上句号的,是将军段颎,此人是个铁血强硬派。在得知西北羌族又在烧杀抢掠时,勃然大怒,率领数千士兵进入西北,对羌族进行种族屠杀。
段颎认为羌人难以恩纳,只有全部斩首才能平定西北,于是率领士兵出塞二千多里,打到了积石山,斩首烧何羌人元帅及手下一万多级。路上碰上作乱的羌人部落,全部杀干净,并且抢掠他们的马牛羊。段颎在西北待了数年,一共斩首羌兵6万,缴获马牛羊八百多万头,他这种灭绝种族的强硬手段,让他成为羌人杀神。
1000年后,宋朝司马光看到这段资料,勃然大怒差点没气晕过去,于是在资治通鉴批评道:认为羌人虽然是蛮夷,但也是人,只要用恩德善待他们,羌族自然就会归心。
怎么能把他们视为草木禽兽,全部杀干净呢,这不是礼仪之邦该做的事情。段颎这种屠杀羌兵的行为,不是正人君子应该做的,段颎不是个正人君子。不得不说司马光先生高瞻远瞩,清楚的看到羌人之乱矛盾在哪里。司马光先生认为只要用恩德感化蛮夷,蛮夷自然会归心,天下就会平定。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凡控弦之士数十万,列阵於乘舆前,蹲甲交射,矢集太原城上如蝟毛焉。每诏给诸军箭数百万,必顷刻而尽。捕得生口,云北汉主城中市所射之箭,以十钱易一只,凡得百余万只,聚而贮之。上笑曰:「此箭为我蓄也!」及城降,尽得之。
《宋史兵一》于是诏中书、枢密院同议。枢密院奏: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
记载赵匡胤留下了正规军三十七万,后面吴越和清源军纳土归宋,吴越人口五十五万户,兵十一万,清源军也有两万兵马,也就是说宋太宗时期灭北汉时,全国正规军近五十万。
而赵匡胤亲征北汉时,南汉和南唐还没有被灭,两国人口加起来也有八十多万户,至少十多万兵马,甚至更多,也就是说赵匡胤亲征北汉时,宋朝总兵力只有二十多万,远不如宋太宗灭北汉时。
凭当时后周的国力和物力还有军力凭什么和契丹打持久战,契丹耗都能耗死后周。就算后周侥幸速决战拿下幽云,后周有钱修筑幽云防线,有钱在幽云大举屯军还是有钱在幽云和契丹对峙。
啥都没,还玩个锤子 m。再说凭后周那帮武将,除了赵大外基本就是渣渣,忻州之战一万人被三千契丹兵教做人。还大将战死,就这水平指望他和契丹主力野战?
再说了你所说的睡王昏庸,但是人家三次加强幽云防御,大举屯兵,你所谓的辽国内乱就是一场规模极小的政变,叛乱头目连军权都没有,拿啥搞乱契丹啊?
赵大时期辽国是恢复了,但是赵大积累了大量实力,且赵大对辽军六战六胜,多次击败辽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