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徽宗:开局被迫登基

第133章 君子欺之以方

第136章 君子欺之以方

福宁殿,餐厅。

赵桓一屁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吨吨吨饮下一杯红茶,这才感觉冒烟的嗓子终于得到了救赎。

后殿奏事又又又拖堂了,生生从十点延后到十二点,如果不是肚子实在饿的受不了要吃午饭,还不知道几点才能结束。

也就半个多月没见,这帮子大臣就攒了一大堆鸡毛蒜皮的破事,也不知道两阁的官员还有宰相都是都干什么吃的?

尽管心里郁闷的要死,脸上还得笑眯眯的吩咐尚食局,给奏事的大臣们准备好吃的,这叫啥,这叫成年人应有的礼仪。

皇帝的午餐因人而设,质量和数量也都有所不同,对于李纲这个文官中的武将,尚食局考虑的还是一个量大管饱。

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

东坡肘子、皇家小炒肉、鸡蛋滑虾仁、麻婆豆腐还有鲫鱼豆腐汤。

赵桓约李纲一起用餐,是想了解一下青苗法,提到青苗法,就不得不提王安石。

赵桓不由陷入了沉思,在后世,没有哪个人会没听过王安石的大名。

文学上,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王安石的论说文,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联系,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王安石的词,“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

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某个不知名的靓仔就曾发表言论说:

老王其实挺大度,在朝堂的时候都快被各种破事整破防了,一到金陵,基本上原谅所有人。

从他后期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王安石是当得起一个真正的士大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烽火狼烟
三国,召唤烽火狼烟
[武将乱斗+轻松造反+历史人物尽显光辉]泥头车司机业绩+1,刘和穿越到穿越人次最多的三国时代,成为汉室大宗正、幽州刺史刘虞的独子刘和。刘虞忠于汉室,拜幽州刺史假节北方四州,堪称天胡开局,但唯一的独子却一心想要造反……刘备有五虎上将,但刘和丝毫不慌,反手扔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刘和:董卓匹夫,虽然你有天下第一的吕布当义子,但如果我打出李元霸和李存孝两张王炸,阁下当如何应对?不要问我有多强。别问,问就是
咕噜噜的扇叶子
大汉匈奴王
大汉匈奴王
这是汉末南匈奴的故事。刘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越到三国,成了“其心必异”的匈奴王,与蔡文姬纠缠在一起。他蓦然发现,原来在大汉恢弘的篇章中,竟然有着这么一群胡人,替大汉镇守北关,甚至可能是你我的祖先。他们夹缝中生存,有人恨他们是爪牙,有人视他们为猛兽,有人把他们当走狗,唯独没有人愿意把他们当人。恰逢汉末渐失权柄,又有鲜卑崛起,匈奴难民大量涌入河套,汉廷最后用计再次分裂其部,之后再也无力握住缰绳。逐鹿中原
老李不似人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