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给朱棣讲蒙古西征

第37章 晒盐法。

晒盐池一般高半尺,滩池由上而下逐个挖低,落差一般为3寸,上下池之间开有池门,用以向下流水。底池下筑坨台,俗称盐坨,以备储盐。滩池周围挖二面或三面大沟,俗称盐沟,以备纳潮储水。

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过几日晒蒸发水到一定程度,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粗盐。

还有他还提到了岩盐,将这些盐矿挖掘之后捣碎,用水化开,然后用细密的棉布木炭泥沙反复过滤,既可以晒也可以煮,因地而异。

这年头盐矿被称之为毒盐,只不过提取技术无法达标而已。

另外他还提到了天工开物里面的自贡盐井,就按照那里人们的方法提取1千米深度以下的井盐卤水。

大概写了接近1万字左右,就把奏疏递交了上去。

御书房,老朱看着张之庆的奏疏,第一眼只觉得白,太他娘白了,不过看着里面的内容,边看边不由的点头,最后看起来老朱大概明白了,这里面将海盐,湖盐,井盐,岩盐所有的提取方法制作方法都有了。

最后老朱一拍案子,“标儿就按他说的去做!”。

“孩儿明白!”。

朱标立刻安排人去做了,晒盐法得先实验,所以他专选那种沿海太阳毒辣,日照充足的地方,就比如福建,广东那些地方。

晒盐法的生产效率春夏风高日烈,晒盐一次只需要两天,秋冬日薄风寒,晒盐则需要4—5天,晒好后,盐民们便用刮刀把盐粒刮出扫在一起,沥干后就可以出售了。

尤其广东福建那些地方属于亚热带地区,就没有冬天一说,一年四季都是夏天。

几乎几天的时间就回信了,晒盐成功了,制出来了。

而且只要盐田数量大,那么制盐的产量就大。

得到回信之后,朱标高兴坏了,每每想到,今后大明百姓再也不用吃盐而担忧了,他就高兴的睡不着觉。

朱元璋也是一样的,这几天几乎高兴的都合不拢嘴了,只要大量推广下去,不出多长时间大明的人们都能吃起盐了。

放在以前,穷苦的百姓家里买盐不敢吃,平常只能放一点点,只有到了逢年过节,家里来亲戚以及来客人,才会拿出来招待,以及大胆的吃一些。

张之庆又发现自己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啊。

在想着自己会不会今后因为公招盖主,被老朱给杀了呀,越想越后怕,不过看到年轻的朱标,看到了希望,只要紧紧抱住朱标这条大腿,不能让他有事,老朱是不会动他的,因为老朱恨不得把全天下的人才都塞给朱标,所以只能狠狠的抱住这根崭新的大腿。

至于朱棣?过完年还有16年呢,到时候再说吧。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