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见到袁华走到了袁谭的身边,袁谭冲着曹丕所在的方向望了一眼,继续招待宾客。
“我有一天必要斩杀这厮!”袁熙非常生气地说道。
“公子,这人是什么身份?”曹丕疑惑道。
“他是我的族弟,也是我兄长最喜欢的一条疯狗。”袁熙毫不避讳地说道。
“他总是这样冲着二兄说话……”袁买同样不满地补充道,“二兄上次还对他拔了剑。”
“公子不必为这种人动气,我一定会找个机会替公子好好教训他的。”曹丕宽慰道。
“那就交给叔修了。”袁熙现在对曹丕非常依赖,曹丕可以凭借着袁熙的身份暗中做许多的事情。
袁华给人一种非常疯癫的感觉,曹丕总觉得这个人会给自己带来大麻烦。
曹丕打算让曹真去调查袁华的把柄,找个机会除掉他,曹丕觉得这种人死了比活着的利用价值要大很多。
众人逐渐落座,宴会开始。
一如既往的豪言壮语,一如既往的醉酒失态。
酒醉的士子强行将倒酒的婢女搂入怀中,围观的众人只是笑着调侃这种“足见真性情”的行为。
曹丕觉得这种无限循环的生活十分枯燥,也不知道这群士子是怎么不厌其烦地度过这样的生活,并每日都能争着抢着给他人当狗的。
袁华就是这样一条狗,在袁谭与他耳语过后,他就开始刻意贬低《邺城词》并暗讽其背后的作者曹丕了,好像刚才招揽之事从未发生过一样。
“作诗弄对终究是奇技淫巧,真正有才华的人不做出一些辞赋是很难被他人信服的。”袁华傲然说道,目光直望向袁熙身边的曹丕。
汉代辞赋的发展远比诗词的发展要好得多,汉赋辞藻华丽,铺陈夸张,是文人骚客最为钟情的文学形式。
相反,此刻的诗词还在发展的萌芽阶段,相对较少的四言诗和五言诗还未被大量的才子墨客深耕,更别提曹丕这首新颖的七言诗了。
袁熙与曹丕一主一臣短时间内皆被袁华恶心,袁熙如同吃了死苍蝇一般面色难绷。
曹丕知道一味地躲避袁谭的挑衅只会消磨己方的气焰,他认为气量狭小、毫无城府而言的袁谭也没有继续观察的必要了。
“叔修不才,有一拙作想请诸位点评。”曹丕站起身子洪声说道。
“若是那种不入流的破诗,还是不要拿出来丢人了。”袁华不屑地说道,仿佛他自己与身边的陈琳的文采相当。
他狂妄的表情连一旁的陈琳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是。
子建,对不住了。
一首经过缩减和修改的《洛神赋》被曹丕洪声朗诵。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那些微醺的士子听到愈加动情的《洛神赋》惊掉了下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竹筷掉落的声音、酒杯倾倒的声音、复述声、惊叹声、悔之后觉的书写声,伴随着最后一句“怅盘桓而不能去”狠狠地打了袁华的脸。
陈琳作为文章创作的顶流,也只是连说了三个好作为评语。
郭图和辛评见到己方哗众取宠的表现有些无语,他们知道这篇《洛神赋》若是传到袁绍的耳朵中,本就被袁绍赏识的甄宇则会被大加重用。
袁熙的地位会因此显着提高,甄宇也会开始和自己瓜分利益。
审配和逄纪在耳边低语,袁尚沉默不语,他们都没有料到那日见到的愣头青会表现出如此惊人的文采。
袁谭假笑,袁华不言,本来是袁谭展示自己的舞台却完完全全被曹丕抢去了风头。
他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嘴贱地去让袁华挑衅曹丕了……
……
宴会结束后,曹丕一直在帮助袁熙处理募集粮草的事宜,直到袁绍的亲自召见。
曹丕被袁绍赋予监察的权力,袁熙也再次依靠着曹丕的《洛神赋》获取了不少的名望。
袁熙的府中来了不少的士子投靠,曹丕俨然成为了其中的领袖,袁熙志得意满,势必要做出一番大事来。
曹丕决定从袁谭先行下手,他不信袁华作为袁谭最忠诚的手下没有任何的把柄。
只有能干掉袁华,袁谭必受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