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氦闪再现
在帮亚库鲁星挡掉氦闪冲击波的威胁后,余宙便暂时放任亚库鲁星自己继续发展了。
位置上也没有变动,依然在现在的这个所谓的“希望之地”上。
其实现在的亚库鲁星,和他们过去437年前的位置相比,差别并不算特别的大。
亚库鲁星系的恒星经过氦闪后,变成了一颗亚巨星。
至于亚巨星是什么,这就要从氦闪的概念说起了。
氦闪,一般来说指的就是较小质量的恒星在其演化末端的红巨星阶段时,核心区域爆发的非常短暂的热失控的快速氦聚变过程。
除此之外,较小质量的恒星所演化的白矮星上,也会因为吸积伴星的物质而爆发氦闪。
还有当恒星演化到老年的渐进巨型分支时,碳核外的氦壳层同样会爆发氦闪,只是没有核心氦闪来的剧烈。
发生在亚库鲁星上的,就是一次核心氦闪。
但这更加令人困惑了。
因为大贤者汤告诉他,在亚库鲁星的天文学家对亚库鲁恒星的演化模型中,核心氦闪按理来说是不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的。
那一股能撕碎整个亚库鲁内行星系中几乎全部物质的氦闪冲击波,在他们看来更像是一次超新星爆发,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核心氦闪。
只是,如果是超新星爆发的话,威力上又远远不足。
从恒星演化模型来看,如果亚库鲁恒星发生了超新星爆发现象,那它所释放出来的威力,光是亮度就能达到常态的5000多亿倍!
而其中所释放的能量,更是足以影响到整个亚库鲁行星系以及附近的几个行星系,甚至更远。
而不是像现在,只是堪堪停留在亚库鲁行星系的外星系边缘。
再回到亚巨星的话题。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来说,是需要较小质量的恒星——比如太阳,还有亚库鲁星系的恒星,核心区的氢燃烧殆尽,恒星演化偏离了主序带。
这时,中心的氢燃烧完了,就只剩下了氦。
但温度却不足以点燃氦,令其产生聚变反应。
这时候,氦核质量会不断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内部压力抵挡不住自引力,便开始坍缩,引力势能变成了热辐射,从而使恒星的半径持续增大,表面温度则持续下降到Ⅳ级。
在恒星光谱学上,这个光度级的恒星,就被称为亚巨星或者次巨星。
比如大名鼎鼎的牛郎织女中的“牛郎”,其实就是一颗亚巨星。
当亚巨星继续膨胀,表面温度却不再下降时,它就成了比较熟知的红巨星了。
亚巨星比主序星要明亮,但还没有达到红巨星的程度,同时直径也比原本主序星时期要更大。
如果亚库鲁星没有逃离,依然在原来的位置上的话,现在应该是被这颗亚库鲁亚巨星给吞没了。
不过,现在亚库鲁人将它给迁移了出来,来到了原本亚库鲁内行星系的边缘。
这里依然在亚库鲁亚巨星的引力范围内,所以亚库鲁星依然在保持着公转,只是公转周期比以前要长了许多。
这意味着亚库鲁星上的四季都会比以前要长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不仅如此,因为亚巨星不像是主序星那样稳定,恒星活动会更加频繁。
长久来看,这自然是不适合文明发展的。
不过短期内生活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反正亚库鲁星人已经在类似的环境中生活了四百多年,也不差多几年。
当然,余宙也不是完全放任他们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