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之我有原神模板

第189章 冰晶凤凰的强大

但眼前的能量波动还在不断肆虐,尘心直接右手七杀挥动,无声无息的剑气在此刻仿佛变得凝实,直接一击将魈所散发的气息溃散。

两种能量之间的碰撞,毫无疑问产生的波动也不会小,最遭殃的当然还是这片场地,已经被轰击的一片狼藉。

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魈每从上空下落一次,地面就会再出现一个深坑,散发的波动更不用说了…将周围弄得不成样子。

“魂技的威力已经达到魂帝水准,不过这也难怪,毕竟魂王才能吸收到万年魂技,他这个魂宗就有能力吸收了。”

尘心心中不由的暗叹一声,毕竟对许多基础较差的魂王来说,吸收万年魂环也是一个奢望,稍不注意就会爆体而亡。

能在魂宗级别第四环就是万年的,尘心今日也还是第一次见。

魈体质能不能够吸收万年魂环,那还是不清楚的。但苏漩从小就有锻炼,再加上系统给的炼体诀加持,才能够越级吸收。

“可以,你的实力也不是同阶可以比拟的,下一位吧…”尘心倒是不得不承认,目前天水学院的首发战队,实力都挺超乎常理的。

……

下一位上场的是自告奋勇的水冰儿,自从回来之后彻底消化了八角玄冰草的药效之后,冰元素再一次进行提纯。

武魂也重新命名,从原本的冰凤凰变为了冰晶凤凰,当然和凝水飞鸾是再也扯不上边了。

“水冰儿,武魂冰晶凤凰,44级强攻系战魂宗,请指教!”

武魂进一步蜕变之后,跟朱竹清一样,魂技或多或少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站在不远处的苏漩,也想见识一下顶级兽武魂冰晶凤凰的威力。

“居然是顶级兽武魂,这个学员还真的是卧虎藏龙啊。”

空气间的温度迅速下降,尘心看着水冰儿背后的巨大冰晶凤凰的虚影,忍不住唏嘘一声,这品质怕是已经跟他的七杀剑平行了。

“来吧。”

眨眼间,尘心再次凝聚好防御,紧接着只会了水冰儿一声。

没有给予回复,水冰儿脚底下魂环闪耀,不过这一次倒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标配的两黄两紫。

但封号斗罗的感知力尤为惊人,尘心能够清楚地洞悉到水冰儿身上魂环的气息,明显不是标准年份,但颜色倒是标配。

“第三魂技:冰凰之怒!”

水冰儿眼眸上浮现一抹冰蓝,背后的冰晶凤凰武魂仰天长鸣,淡淡的寒冰包裹在周围,周围温度几乎是瞬间降到了冰点,能够以肉眼可见,地面已经覆盖上了一层冰霜。

同样被祸及的,当然还有尘心,剑气防御的外围已经还是由下到上的开始结冰,虽然在其中的他感受不到任何的寒冷,但对面造这么大的势,居然只是在一瞬之间,这足以见得实力可见一斑。

这个魂技的主要作用是增幅,水冰儿原本所掌握的冰元素力量已经炉火纯青,但现在再加上50%的增益,以及寒冰蔓延速度,绝对是强攻和控制的一把好手。

“第二魂技:寒冰天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