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吩咐,员工照做,开始整理数据对比,把表现最差的那部电影给撤了。赤柱监狱的救赎填补了上去。
孙少平去了影院买票,想看下影院观众看完后的感受。却没想到,票已经卖光了,郁闷了一下。
准备离开时。
“先生,我们影院晚上七点的时候加映了一场,还有票,您要来一张吗。”
“给我一张。”孙少平给了售票员十块钱。
接近晚上七点的时候,孙少平进了影院,发现上座率不错。孙少平看到这场景,就知道自己花的那些个广告费还是很值的。
影片开幕,很平淡。
看了好一会儿还是觉着没意思。
和现在香江快节奏的风格不太一样。
都感觉被骗了。还想着要退电影票的钱。
退钱,影院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为了票钱,只能继续看下去。看到一半就真香了,感觉是部好电影值回了票价。
电影放映完,仍旧回味无穷,刚开始喊着要退票钱的兄弟成了忠实粉丝,“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电影。”
香江是个不夜城,孙少平去联系到了几位香江知名影评人。
“您好,今天上映的赤柱监狱的救赎,想请您为电影写一篇影评,我会给您报酬。”趁着热度在,孙少平要使尽手段把所有的宣传工作做好。第一个能多赚点钱,同时也想着看看这个电影的成绩能有多大。
“对不起,先生,我是个有职业操守的人,断不会为了钱财放弃原则去写一些虚假的影评,我要对香江观众负责。”这个影评人非常爱惜羽毛,不愿作虚假文章。
“您误会我的意思了,你可以去看完这部片子,然后给出自己实际的感受就行。不会让伱去虚假宣传这部影片。我再给您三千块钱的报酬。”
这一晚上,孙少平约见了好几个个知名影评人,其中三个都是要等第二天看完片子后,再出影评。
而另外几个个呢,在孙少平给了钱后直接就用了他提供的文章。
“主角,知识渊博,思维广阔。作为一个银行家自然是精通数字的,这从他为监狱中的领导们办事都能看出。在典狱长查房时,他能熟练地说出圣经章节的页数,从书名及作者就能分出书的种类可见其知识之渊博。他精通很多领域的东西,包括地质学,文学,音乐等。他播放意大利古典歌曲,他提到莫扎克可看出品味之高。他如果不精通地质学,就不会了解监狱墙体结构的脆弱,也不会有后来越狱的壮举。当然,这些与他为典狱长洗钱来比都不算什么。他利用制度的漏洞凭空捏造出一个人来,这需要对香江的各方面包括税法,保险等都十分地了解。”
“聪明至极,讳莫如深。为典狱长洗钱而丝毫不影响自己和典狱长,这是何等的聪慧。其实从刻名字开始就了解了监狱墙体的脆弱,他一直在默默地挖墙,挖了十五年。十五年来可以说他跟旁边的人已经非常熟悉了,即使如此他挖墙的秘密都未透漏过一丝一毫。就在他要越狱的白天,他也未曾对朋友说起。他之所以要海报是因为他想遮住那个被挖的地方。可是他有怎么敢保证他一直住在那间囚室呢?这也正是他一直为监狱的领导们做事的原因,这样可以拥有一些自由。”
影评其实是已经剧透了,但是这种剧透应该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来看电影。
第二天,另外几个影评人都去观看了电影,或许是孙少平的三千块钱起到了作用,几个影评人都对这部片子赞不绝口,其中有个写道,“这是香江影史最震撼的一部影片。”
随着两天的口碑发酵,看过的人纷纷向他们认识的朋友推荐这部片子。
特别是香港的几个大学,谈论这部片子的学生比较多。
“赤柱监狱的救赎的票卖的情况怎么样?”院线老板问道。
“老板,目前咱们影院每天都有放映三场,票卖的很好。”
丽的电视台是个大公司,但是这部骗子的演员不太行。
电影是很需要演员和导演的。
演员导演不行,剧本再好可能都没用。
但最重要的还是剧本。
“明天开始再加映两场,其他那些卖座不好的片子就提前撤了吧。”院线老板对这个片子期待很高,又给他增加排片率,觉得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他也听到了最近这个片子的口碑,相当的好。
“不简单啊,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为影片宣传造势,再加上影片本身的质量就属上等,有现在的情况就能在意料之中了。”
差不多半个多月后。
票房刚好到了千万。
扣除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分到孙少平手上还有六十万。
这个片子让丽的公司名声又大了点。
拍摄成本并不大。
没有什么太大的场面。
加上卖药的三百多万。
现在自个的手上就是有着四百万了。
这么多的钱,计划着这笔钱该怎么用,一定要用掉,不然就贬值了。
买房子,目前京城的一套四合院价值大概一到三万元之间,必须要买上个几十套。不然再过个二十年,一套都得上亿了。
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电影下映了。是时候回京城,刚好一个暑假的时间。收拾行装,准备明天就订票出发回去。
下了飞机,去了学校报道。
准备在京城多买上一些房子,开始打听。
学校外边一个卖油条的大姐。
“大姐,听你说你们那儿乡下有位大爷要卖房子?”
“对的,刘大爷。准备卖掉房子。”
“大姐,你把刘大爷的地址留给我一下,我想买。”
“你有钱吗,刘大爷那房子虽然说是乡下的,可也差不多要上万块。”
万把块钱,以孙少平现在的资产完全不在意。
把地址要了下来。
继续去打听。
孙少平:“你帮我打听打听这京城中,有没有谁要卖房子的,我最近想购置一些房子。”
同学:“要什么样子的房子,我帮你留意下。”
“没有要求,只要是房子我都要。”
“我认识一地主,姓杨,人家有一大院子。说到这姓杨的可有点本事,当年闹得轰轰烈烈的时候,他竟然都没事。现在说是要去国外,院子就闲置掉了想卖掉。可能是去国外要钱,人家想卖掉这院子。地主家的院子恐怕价钱不菲啊。”
孙少平心动了,自己手上还有这么多钱呢,啥大院子他都能吃的下来。
“行,就他了,你把杨地主的地址给我,改天我就去找他聊聊。”
“少平,你前段时间去哪了。”
“去了下香江,处理点私事。”
听到香江两个字,他有些心驰神往。知道现在的香江发展的比京城还好。
孙少平则是一直在打听房源的消息。
手头上的钱早些花出去,在京城多买上一些房子就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不止是京城的,到时候还有上海滩,鹏城,这些个地方的房子都买上一些。
几天下来,孙少平就通过各种渠道探听到了好几处房源。
只要是房子,孙少平就不挑,全都要。
现在的三百多万很值钱。
越往后就越不值钱了。
想了好一会儿,还是觉着买房卖地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