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心里琢磨了下,有人来了吗?为什么自己不知道。
果然几秒钟的时间,外头就有人敲门了。
是孙少平的二爸。
二爸:“少平,你也在这儿?我这次过来是请两位京城知青抽空负责写一下稿件。用于大队的广播宣传。这不是要农业学大寨嘛,整地改土,采用统一规划,削高填低的办法,把过去那些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零碎山坡地块,整修成统一标准,平平整整的梯田,也就是大寨田。我是修建农业学大寨的指挥。大寨那儿安了个喇叭,你们都是京城来的知识分子,我想请你们负责广播宣传写写稿件。”
农业学大寨一直在办。现在冬季,农闲了,那农民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农业学大寨的工作。二爸还是有些能力的,他是农业学大寨的指挥,主要人员就是双水村村民,一队二队的人,接近一百来户,三四百人。三四百人的村落在黄原地区也算是个大村子了。田家和金家是双水村的两个大姓。孙家还有几个小姓都是后来才搬到双水村来的。
他们答应了下来,对他们来说,写下稿子估计比干农活轻省。
说完了事情二爸就离开了。
这时候王刚才反应过来,“少平,刚刚的麻将你都藏哪儿了?”
“在我怀里呢。”
他还是将信将疑着。
孙少平也离开了去,麻将自然带走了,留在这儿怕给他们带来麻烦,还是放在自个儿的空间中安全。
回到了家去,这时候天开始暗了下来。
待到孙少平一回来的时候,父亲孙玉厚就问着:“这些鸡崽是你买回来呢?”
孙少平:“对,十二只,买回来养着。”
他爸有些沉默,转头回了屋里去,不知道在思索些什么?
大哥又过来问:“少平,你知不知道喂那头猪已经够麻烦的了,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
大哥想到了猪圈的那头猪,心情非常的好,长的越来越壮了,现在已经有了两百多斤,好像还能继续往上涨。
猪肉差不多买五毛到七毛,一整头活猪卖的话能卖三毛到四毛。倘若能到三百斤,这头猪就能卖接近一百块钱。放过去非常多了,喂一头猪就能顶自留地差不多一半还多的价值。但是和孙少平翻译书稿比较,就一本书多点的翻译,孙少平半个月的工作,能顶家里养一年的猪。
孙少平:“大哥,这些都不用担心,我买了鸡吃的粮食。再去山上搞些野菜,跟粮食搅拌着喂鸡,喂上个半年,到时候就能下蛋了,鸡蛋拿去卖,又能买粮食喂鸡,只不过要多花点时间。”
时间对于穷人来说,可不怎么值钱。
“大哥,你应该还记得,之前我给牛看病。鸡要是发病我也能看看,所有就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去。”
孙少平的想法还是吃肉。
家里人的想法则是把猪卖了换钱。
吃不了过年猪,那就吃两只过年鸡。
离过年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一个半月,足够这些鸡长到七八两的,到时候宰上两只过年。剩下的十只等来年再生蛋,这是孙少平的想法。
孙少安觉得有些道理。自己媳妇秀莲加入了孙家,这样的话家里多了个成员,多了个劳力,能做的事情也就多了些。
为了家里的光景好些,是要多做一些事情才行。他现在有着一种感觉,自己的二弟说的东西很长远,并且很正确。他心里想着这就是读书的效果。
孙少安说道:“少平,喂鸡喂猪的事情你就少操点心,好好学习,家里还有我和你大嫂呢,可不敢把学习耽误了。”
只要孙玉厚愁眉苦脸的,他去数过,那可是十二只鸡,一天都得吃多少粮食,他们孙家喂的起吗?要不是孙少平已经给了一百多块钱,这个想法他可不敢有。两个儿子都大了,有着自己的想法,都比自己想的明白,对于这两个儿子他还是很放心的,随他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