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得以完成处理,林涛内心的热血已经被激活。
右手攥紧手里的手机,林涛急促的呼吸引起坐在一旁傅献军的注意。
“老板,没事吧?是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的话,今天的储罐低温测试可以先停下。”
林涛深吸一口气,将手机锁屏扣放在桌面上。
“没事,测试照常进行,开始吧。”
看着老板双眼中几乎要射出来的炙热目光,傅献军虽然疑惑但还是开口对前面负责操作的员工说:
“开始吧。”
此时林涛他们一帮人正坐在厂区的测试指挥中心,大厅前面的屏幕上展示的是测试场的监控画面。
制造完成的1号储罐正安置在测试场的测试底座上,储罐上连接着低温液氧管道。
当前大屏幕上左侧同时展示着储罐内部压力感知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所有数据显示为标准大气压力数据。
今天储罐测试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星辰空间整个项目组的信心和进度。
虽说科研的道路是曲折的,可是在全套完整技术的支持下,星辰空间的进度只会比外界估计的要快的多。
测试可能出问题的点只能是制造技术不过关或者有某些缺陷存在,而这正是整个团队要处理的全部任务。
林涛此时状态相当不错,他背靠座椅看着前方员工们有条不紊的按照测试流程步骤进行。
“开始加注液氧。”
听到前面声音清脆的女员工指挥测试,林涛注意到临时液氧运输车罐内部的压力开始下降。
耐心等待了大概一分钟,监控画面中的储罐外侧底部开始凝结白色冰霜。
当-183摄氏度的液氧注入到储罐中,因为不锈钢良好的热传导性储罐外壁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在储罐外壁凝结成为白霜。
随着液氧加注进度提升,储罐下方的冰爽开始爬升,等到白霜覆盖储罐下方三分之一的高度,林涛注意到大屏上监控到储罐内压力开始上升。
火箭储罐内部的压力需要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原因是储罐不仅要作为火箭推进剂的储存空间,储罐同样是火箭箭体的承力结构。
较高的压力可以保证储罐强度,这样才能在承受箭体竖向重力或推力的时候维持储罐形体不发生变化。
随着液氧储罐内压力上升到工作压力范围之上,前面的指挥员口中发出最新指令。
“储罐压力高于限制,打开泄压阀门泄压。”
旁边一个男员工的声音响起。
“泄压阀门打开。”
“泄压完毕。”
在男员工说话时,监控画面中储罐外壁上的一个出气孔喷出了一道白色气体。
泄气阀门排气时,储罐内监控压力重新回归到正常值。
林涛点了点头,泄压阀门的控制工作效果不错,对压力的修正值符合预期。
液氧继续加注,十来分钟后,白霜已经爬满储罐四周。
原来银灰色的储罐被白霜覆盖变为一个高约5米多的白色圆筒。
此时长安干燥寒冷的天气相较于白色储罐显的那样温和,在林涛陶醉于白色储罐稳定的结构强度时,新的指令被发出。
“液氧加注结束,进入压力维持测试阶段。”
加注口关闭,指挥中心所有人都没有放松,相反众人的精神更是紧绷起来。
大家都知道接下来才是测试的关键阶段,1号储罐能否经受得住低温高压测试接下来的5分钟就要见分晓。
“模拟火箭启动前预加压。”
指挥员的指令林涛听到后双目一缩,预加压之后储罐内的压力将达到最大工作压力。
预加压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储罐内的压力维持在一定限度,这样可以保证动力系统在抽取储罐推进剂时顺利获得推进剂。
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工作时,鉴于预燃室和主燃烧室内部的高压,储罐内的压力自然也必须维持高压。
不然两个连接的系统就可能发生气体倒吸,发动机根本不可能进入工作状态。
“预加压结束。”
一个小时后,星辰空间指挥中心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年轻的声音在高呼!在呐喊!在庆祝测试成功!
林涛从座位上站起身,五十多分钟前,在监测到储罐压力维持系统工作正常,储罐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后,指挥员通报了首次测试成功的结论。
那个时候就所有员工就已经开始庆祝,林涛跟着庆祝一会,然后马上安抚了员工们躁动的情绪。
“大家冷静下,先将储罐泄压进行储罐结构验证,全部步骤结束再欢呼也来得及。”
结果没有让大家失望,1号储罐顶住了低温和高压的摧残。
储罐内的液氧排出结束,傅献军带着几个员工到现场检查了1号储罐的结构。
经过他们的严格检测,1号储罐无论是结构还是材料都没有发生形状或性质变化!
也就是说林涛的不锈钢储罐方案可行!
这才有了当下指挥中心所有人的欢呼,林涛看到那些激动兴奋的面孔,顿觉目标的实现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1月22日,星辰空间官方发布了一条新的动态。
「星辰空间昨日完成不锈钢低温储罐相关技术试验,接下来公司将进行共底储罐技术验证。
星辰空间将在航天科技研发的道路上持续前进,直至目标实现。」
不锈钢低温储罐?如此风骚的技术路线让网络上不少人大跌眼镜。
星辰空间只是公布过公司的可回收火箭技术目标,但是对于这个不锈钢箭体制造方案却从未透露。
现在不锈钢储罐测试成功,让网民们直呼反应不过来,难以消化。
星辰空间的动态下面,网民都在就火箭箭体制造方案进行讨论。
星辰空间的骚操作让航天爱好者发懵的同时,普通网民则才开始接受其他人的科普。
碳纤维、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这些材料之间的差异和发展现状第一次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普通民众难以想象原来自家热水壶的材料竟然可以用来制造火箭,航天原来是这样一个接地气的领域吗?
网上关于不锈钢火箭的热度还没过去,星辰空间又发了一条令行内人震撼的新动态。
「星辰空间文昌商业发射中心建设许可经有关部门审核后获批!
发射中心的位置位于现在国家文昌火箭发射中心西南,星辰空间将与兄弟单位配合互助,将文昌建设成为全世界航天发射控制水平最高的发射场。
在此说明,星辰空间文昌商业发射中心未来将建立面向游客的旅游观光园区,让大家可以亲身体会航天的魅力。
最后,祝大家生活快乐,加油,东秘航天!」
国内对航天领域了解的人们看到这条动态的第一反应,瞬间的反应就认为是假的。
要知道东秘对于航天的领域的监管是相当严格的,虽然从去年开始有了个别的商业航天机构出现,但是私营的发射场在他们认为并不是一个可能出现的事物。
可是星辰空间的动态下面贴的那张文件图片却做不得假,更是没有人敢作假然后还发到网上。
懵逼的网民反应了十几秒之后才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手机屏幕或键盘就被他们敲的飞起。
‘大动作!东秘航天大变革!’
‘星辰空间这是要起飞啊,想起之前有人说国内发射场运转效率不够,好消息这不就来了吗?’
‘星辰空间这是有多大的能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