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第一百一十三章 诏安商谈

第114章 诏安商谈

武起镇。

掌管吏选司的苟步励此时正在他的房间内奋笔疾书。

作为大梁国的前期的国师兼职丞相。

苟步励的作用正在被无限削弱。

前期几乎只有他一个读书人效力,王浩也只能依靠他。

现在随着李邦华,解学龙等原朝廷大官的效力。

王浩这边已经开始逐步步入正轨。

而且他们的影响力是苟步励这个道士无法比拟的。

李邦华他们投靠后,三县之地有大量的读书人选择从贼。

苟步励欣慰之余,也不免感叹若是自己能有这般号召力就好了。

可惜他没有。

而苟步励也很清楚自己的本事。

以他的能力,做到知府一级,便是极限了。

大梁现在也不再是那个草台班子了。

虽然少主王浩一直使他为左膀右臂,不仅将最重要的吏选司交于他。

还让他兼职其他部门。

作为最早从龙的老人,王浩对他可不为不看重。

不过苟步励已经下定了决心,他自知本领不及,往后很难再王浩身体提出好的意见了。

如果将来真的成事的话,王浩不让自己当丞相,也会任命为内阁大臣。

但他真没有这个实力。

与其站在自己不该站的位置,苟步励认为自己应该主动退出。

他已经做出决定,等到几年后,王浩占据了南京后,就主动请辞。

若是他不放自己离开。

那就悄悄地离开,随后入山归隐,直至终老。

而现在,苟步励趁着自己还能做事,打算为王浩的大梁补上一点正统性。

自古造反立国,都要师出有因。

如赵匡胤黄袍加身,朱元璋的殿兴有福论。

老朱为了强调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曾在《大诰》中提出了殿兴有福论。

他把造反的人划分为了首倡者和殿兴者,并进一步提出首倡者遭受天谴,因此必败。

被首倡者裹挟为了结束乱世不得已参与造反的殿兴者才能得到正统,并举出了很多例子。

简而言之,殿兴有福论的理论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及阐述全国土地都是皇帝的。只要你在这个国家吃过饭,那么皇帝就对你有恩,你就不能反对皇帝。

包括朱元璋自己的家人,虽然饿死好几个,却也受恩于元朝皇帝。

然后他又说,元朝皇帝无道,于是有愚民起来造反。

并且,造反是不对的,即便你快饿死了,造反也是忘恩负义,这种行为必定遭到天谴。

至于朱元璋自己,属于被迫造反,属于误入红巾军,并直接把红巾军称为“暴兵”。

那个时候,盗贼并起,天下已不属于元朝,因此朱元璋不是在造反,而是在尽早平定天下,让老百姓都过上安定日子。

通过这套理论,朱元璋不承认自己造反,他乃是匡扶天下的殿兴者!

说实话,这种理论,基本上都是遮羞布,但是却不能没有。

毕竟人不能果奔。

苟步励也打算提出类似的纲领。

他在纸上写到:

“先秦之时,周天子分封土地,分与诸侯的土地,便是国。

皇帝和文官,维持国家的运转。传播教化,劝农劝桑,兴修水利,修桥铺路,除暴安良。

武官和士兵,维持国家的安定。对内要肃清匪贼,对外要抵御异族。

而如今文臣和吏员,多为贪官污吏。

天灾人祸并起,大明有倒悬之急,非但不能除暴安良,反而大肆盘剥百姓。

武官和士兵,将无胆略,兵无战心。对内不能清剿贼寇,对外更是败绩连连,致使天下生灵涂炭。

家国天下,实乃一体。只顾自己一家,则国恒亡,而至亡天下。若亡天下,则门户不存……”

苟步励的观点,出自传国易姓说。

天命无常,不能永固。天子应天命而生,其德在推行仁政、抚育万民。

而今之大明天子,上不能行仁政,下不能抚万民,此谓失德,既失天命。

造反理论写完后,苟步励写上名字,打算转交给王浩。

可他还没来得及署名,就听见外面的吏员喊道:

“先生,朝廷的招安使团来了,总督现在正在召集各位署长们呢。”

苟步励有些意外。

居然还真的来了,这他可不能错过,必须去凑个热闹。

他是反对招安的。

苟步励怕自己不在,在场的招安派会占据优势。

............

另一变,郭维经的诏安团队从南昌启动,一路坐船南下,终于抵达了龙泉。

但他们却没有直接过来,而是先去了万安县。

由于王浩先前对万安知县做出个承诺,所以万安县城还是在大明手上。

知县申芝芳一直躲在县城里。

他的粮食没了,也没法练兵了。

作为使团,自然是要保持b格的。

所以郭维经首先派遣了自告奋勇充当联络官的蔡文诏去联系王浩。

而蔡文诏也是带着使命前往龙泉县。

他心里一点都不慌,因为王浩是他的同窗,两人早已私下接触过。

甚至很多老人都不知道蔡文诏的身份。

果不其然,当蔡文诏带着信件去龙泉见王浩后。

守卫先是严密监视他,接着收到了王浩的消息后,这才客客气气的将他请了进来。

被士兵带到武起镇,看着那熟悉的院墙。

又看到出面迎接他的王浩,蔡文诏忍不住说道:

“我还以为,行之兄你会把自己的住所搬到龙泉县城呢,结果还是在这里啊。”

王浩呵呵一笑:

“在这里挺好的,部门也不用动,省了搬迁的功夫,而且龙泉县可是刘知县的地盘,我一个反贼怎么能去县城呢。”

蔡文诏不耐烦的挥挥手,说道:

“行了,龙泉知县已经投降了,这事江西南昌三司衙门都知道了。”

“是吗?”

王浩嘿嘿笑道。

把戏被看穿了,这其实也不意外,毕竟那么多士绅,只要有一个出卖的......甚至都不用出卖,多几句嘴都能暴露。

不过王浩也没有在意,将蔡文诏给迎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后,他问到:

“说吧,你来这里何事?”

蔡文诏瞥了王浩一眼道:

“明知故问,我那来访信上都不是已经写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